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篇
  免费   0篇
农学   6篇
综合类   17篇
农作物   3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高稳系数法在作物品种上的应用与讨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勇  夏仲炎 《种子》1999,(5):67-68
本文在原水稻品种区试联合分析的基础上,应用HSCi法进一步分析作物品种的高产稳产性,并对此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2.
本文就1992年安徽省中籼品种联合区论资料,开展了区试联合方差分析和产量的稳定性及适应性测验等,并对此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3.
<正> 在农作物群体结构中,个体形态如何与光能利用率的高低有着密切的关系。1964年国际水稻矿物营养讨论会上,稻作学家提出“株型”这个概念,受到生理学家和育种学家们的相当重视。日本故称为  相似文献   
4.
水稻群体结构与生产性能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水稻不同栽插密度试验,运用新的数学模型,分析了群体结构与生产性能之间关系,为优化高产群体质量做出初步评价与利用。  相似文献   
5.
<正> 皖粳1号是安徽省农科院作物研究所1977年以加农15为母本、南粳15为父本杂育成的晚粳新品种。近年来,在我省及南方稻区试验、示范和推广,证明它具有适应性广、高产、优质和抗病等特点,是当前晚稻生产上较为理想的粳稻品种,颇受广大农民欢迎,种植面积1987年将突破百万亩。因此,我们对该品种的株形、产量结构及运用水稻叶龄模式开展栽培等方面进行研究,以期为该品种进一步的推广提供参考。一、材料与方法 (一) 试验概况。 1986年皖粳1号和鄂宜105(对照),  相似文献   
6.
籼稻中育1号高产的性能与途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育1号是中国水稻研究所与国际水稻研究所合作,通过穿梭育种途径,由我国广陆矮4号与IR64杂交育成的中籼新品种。1983年在国际水稻所产生F1,1984年在中国水稻所种F2群体,F3~F6分别在国际水稻所和中国水稻所来往穿梭  相似文献   
7.
粳稻叶型的遗传与选择的研究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夏仲炎 《作物学报》1983,9(4):275-282
本文通过对17个粳稻品种和 F_1及 F_2各3个杂交组合,进行粳稻叶型的遗传与选择的研究,经3年的试验结果:一、通过对杂交后代的遗传动态分析,表明粳稻剑叶的开张角、长和宽皆为多基因控制的数量遗传;二、通过对遗传力和相关系数的估算,表明剑叶宽、基角和开张角的遗传力较高,特别是剑叶开张角的相对遗传进度也较高,并与叶的长、  相似文献   
8.
协优57的高产性能与途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勇  夏仲炎 《杂交水稻》1998,13(6):17-18,22
通过对协优57的“源、库”特征,即株型与产量结构的分布,说明其高产性能,进而提出相应的高产栽培途径。  相似文献   
9.
从协优57 的叶片直立性、穗粒结构和产量稳定性等方面分析了其高产性能。  相似文献   
10.
本试验通过对灿稻S9042的株形和在不同密度条件下苗、茎、穗、产等农艺性状的观测与分析,提出高产栽培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