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篇
  免费   0篇
林业   1篇
综合类   1篇
  201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目的】基于种群生存力分析,为孤立种群中华斑羚的物种保护提供依据。【方法】根据赛罕乌拉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隔离分布的中华斑羚种群连续10年的观察数据,参照种群大小、婚配制度、环境容纳量、遗传多样性、灾害发生的频率等种群参数,并结合斑羚其他种群的研究结果,利用漩涡模型(Vortex 10.2.7.0)进行种群生存力模拟分析。【结果】该种群未来100年的存活率将下降到0.33。新生幼崽性比、新生雌性幼崽死亡率、成年雌性死亡率是影响斑羚种群增长的重要限制因子。如能补充外源个体,即每3年补充1只雌性和1只雄性,该地区斑羚数量能稳定增长,无灭绝风险。【结论】该地区斑羚种群的生存动态不容乐观,补充外源个体是促进种群增长最有效的方法。严寒冬季补充饲料和营养盐,改善个体生存和繁殖条件,也是维持种群稳定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2.
目的内蒙古赛罕乌拉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的中华斑羚是一个孤立的小种群,急需开展救护措施。通过分析该物种在保护区内的适宜生境,为保护区制定物种保护方案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本文基于GIS技术,结合该保护区内中华斑羚分布位点和生境变量数据,运用MaxEnt模型对斑羚的生境适宜性进行评价分析。结果模型的评价结果达到优秀水平(AUC=0.967),其中月平均昼夜温差、最干月降水量、海拔、距护林站距离、距居民点距离、归一化植被指数对斑羚的分布有重要影响;生境适宜区主要分布在保护区中南部,适宜生境面积为4891.23hm2,占研究区域的4.59%;不考虑干扰因子情况下,适宜区面积可增加12685.14hm2。结论斑羚的生境选择可能与斑羚对觅食利益和捕食风险的权衡有关;斑羚对干扰因子具有回避效应,且干扰因子对斑羚适宜生境影响显著,建议控制无关人员进入保护区,以降低人为干扰。模型预测结果初步明确了斑羚在保护区内的分布状况,对保护区制定斑羚保护措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