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农学   1篇
综合类   3篇
  2023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
以宁7840和韩国品种Chokwang衍生的F10代重组近交系(RIL)群体为材料,研究拟坏死营养性症状与小麦赤霉病扩展抗性的关系。结果表明:拟坏死症状与赤霉病扩展抗性显著相关,具有坏死营养症状的RIL其病小穗率(PSS)显著低于没有该性状的株系。位于3BS上的Fhb1能够解释21%的表型变异,而拟坏死营养症状(Lesion mi mic,LM)基因对PSS的影响基本独立于Fhb1,二者没有显著的互作关系。这表明LM性状的表达具有一因多效作用,能够介导小麦的广谱抗性,对活体营养性病原菌引起的病害(如小麦锈病)和腐生营养性病原菌引起的赤霉病均有抑制作用,这类广谱基因在育种中可能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本文作者简述了海南省芝麻田美洲斑潜蝇的发生为害特点,并据此提出了通过农业防治、化学防治、生物防治来综合防治芝麻田美洲斑潜蝇的具体方法。  相似文献   
3.
驻芝26 号是驻马店市农业科学院以郑97S56-0 为母本、1990 为父本,通过有性杂交、系谱法选育而成的芝麻新品种,在示范推广中具有丰产稳产性好、品质优、抗性强等特点,适宜在河南省及黄淮区域种植。2021 年4 月驻芝26 号通过河南省种子管理站鉴定,鉴定编号:豫品鉴芝麻2021010。  相似文献   
4.
玉米大斑病是我国主要玉米产区的常见病害,是世界玉米生产的重要病害。对玉米大斑病的病原菌、侵染机制、发病症状及发病条件进行了论述,指出利用抗病品种、改善耕作栽培环境、化学防治等措施,可以控制玉米大斑病的发生与危害。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