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4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农学   1篇
综合类   28篇
农作物   13篇
植物保护   13篇
  2017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0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2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2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经过5 a试验,结果表明,采用10%蚜虱净WP 278 g/667 m2对水1 000 kg于黄花菜V脊菱蜡蝉3龄前若虫期淋蔸,防治效果达95%以上;10%蚜虱净WP 20 g加2.5%敌杀死EC 10 ml/667m2对水50 kg,每隔7 d喷雾一次,连续用药5次,防治效果达85%以上.采用农业、物理措施相结合综合防治黄花菜V脊菱蜡蝉,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2.
稻水象甲幼虫发生程度对水稻生长发育及产量损失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稻水象甲幼虫为害水稻根后,导致水稻植株矮缩、发黄、分蘖减少甚至死苗,造成水稻严重减产,本文对稻水象甲发生程度对水稻生长发育及产量损失的影响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3.
我们于1981年开始在氏沙东郊进行稻纵卷叶螟为害穗期水稻的种群密度与产量损失及经济阈值的研究。三年的摸索,对试验及分析方法产生一些想法。一、有关试验方法方面我们试用过田间小区,网室小池,盆栽笼罩方法,采用了接虫与剪叶,受害穗分级考种及小区产量实测等方法。感到从同一田块不设空行过道的田间小区比笼罩或网室处理更真实;建立幼虫密度——累积为害量——稻谷减收量的相关关系比虫量——减产的直接关系好;实测产量比考种推算好;使用叶面积损害指数比卷叶百分率好。1.关于虫量维持单位水稻上一定虫量直至化蛹,例如接同期二龄虫,中途死亡则补足是常用的基本方法。不过实际上,卷叶螟着卵稻株后,种群受气候、天敌、水稻等影响,密度  相似文献   
4.
黄花菜V脊菱蜡蝉是国内首次发现的新害虫,无防治技术报道.5 a来的研究、试验表明在采取严格的植物检疫措施防止害虫传播、扩散的基础上,进行重发区毁园改种、提早齐泥割苗并清除杂草、冬季翻土捣碎、成虫羽化时行间松土、间种多毛作物、灯光诱杀成虫和适时开展化学农药防治,可有效控制害虫为害造成的损失.  相似文献   
5.
湖南稻水象甲成虫越冬规律研究   总被引:4,自引:3,他引:4  
对湖南稻区稻水象甲越冬成虫的越冬习性、越冬场所、取食寄主、出土后的活动规律及其寄主营养与产卵繁殖等方面进行了系统研究,为该虫的发生规律和测报防治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6.
茶皂素在化学农药乳油剂中增效作用研究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经室内毒力测定及田间药效试验研究结果表明:茶皂素对20%灭多威乳油杀灭菜青虫增效6.33倍,对2.5%三氟氯氰菊酯乳油杀灭菜缢管蚜增效14.83倍,对5%尼索朗乳油杀灭桔全爪螨卵增效61.8倍,对20%哒螨灵(WP)杀灭桔全爪螨成螨增效18.67倍。茶皂素与上述化学农药原药复方乳油的田间杀虫效果均稳定保持在90%以上,与常规对照农药效果经DMRT法显著性分析,在5%水平上无显著差异;而且可以降低化学农药原药有效成分用量50%~75%。对于减少化学农药污染环境,开发我国及世界极其丰富的茶皂素资源,具有极显著的社会、生态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7.
经过近3年对红火蚁发生危害规律的研究,本文详细阐述红火蚁在湖南张家界传入、发生及其生物学特性,以指导红火蚁疫情监测和防治工作.  相似文献   
8.
2010年,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在邵东县流行,其发生特点:早稻上首次发现;一季中稻田、深泥冷浸田、缺钾缺锌僵苗田发生严重;专业化统防统治稻田发生较轻.流行的主要原因:白背飞虱的迁入早、迁入量大;水稻抗病性能差;防治技术不平衡;高秆杂交水稻的普及、单双季水稻插花种植,为白背飞虱的繁殖和传毒提供了充足的食源和优良的环境.宜采...  相似文献   
9.
采用西瓜细菌性果斑病不同越冬菌源和接菌方法对西农9号进行致病力试验,结果表明:病果浸出液、干存病叶、湿存病叶和带菌土壤越冬后的菌源,都有致病力,以带菌土壤和干存越冬病叶越冬的菌源致病力较强;浸种、淋蔸、针剌和喷雾4种接菌方法对不同越冬菌源的致病力有一定的影响,以针剌接菌方法的致病力最强。该试验结果为深耕翻土、清除田间带病残体、土壤消毒、减少田间操作造成伤口等防治措施的推广提供了科学的依据。  相似文献   
10.
黄花菜病害的发生规律及综合防治技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黄花病害尤其是叶斑病,叶枯病,锈病的流行为害,对黄花菜的产量和质量影响极大,采取选育高产抗病品种,老龄蔸更新复壮,冬季清除越冬病原物残株以及适时施用和对口化学农药等综合防治措施,可有效地控制黄花病害的发生和危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