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0篇
林业   1篇
农学   1篇
综合类   3篇
农作物   1篇
园艺   2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1.
为分析黄金宝树(Melaleuca bracteata)幼龄木不同生长高度的枝系构型特征及影响因素,通过统计分析不同高度阶段的枝系构型指标,并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分析影响枝系构型的因素。结果表明:随着高度的增加,树高、地径、冠幅均值、树冠体积、逐步分枝率1,2与枝径均值对枝系构型的影响趋于上升;总体分枝率、逐步分枝率2,3、逐步分枝率3,4与枝条倾角均值对枝系构型的影响则增减不一。第1主成分的贡献率在23.61%~60.32%间,当高度小于60 cm时,树冠体积、枝径均值及冠幅均值是影响枝系构型的主要影响因素;高度在60~80 cm时,树冠体积和冠幅均值是主要影响因素;高度在80~100cm时,逐步分枝率1,2和总体分枝率是该阶段的主要影响因素;高度在100~120 cm时,逐步分枝率1,2、冠幅均值及枝径均值为主要影响因素。高度超过120 cm时,逐步分枝率1,2的绝对值最大,说明其为该阶段影响枝系构型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2.
短穗竹出笋和幼竹高生长规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短穗竹的出笋规律,为短穗竹的科学栽培、快速繁殖和保护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2 d为1个笋期观察单元,对短穗竹出笋、成竹、退笋、基径、笋高等生物学特征进行调查,并对短穗竹幼笋高生长进行Logistic非线性回归拟合。[结果]短穗竹出笋历时24 d,以出笋比率P=10%为界限,将笋期划分为初期、盛期和末期。初期和盛期出笋数增加较快,历时较短,末期出笋数下降缓慢,持续时间较长。短穗竹盛期退笋最多,退笋原因主要是干枯和虫害。其幼竹高生长符合"慢—快—慢"的生长趋势,与Logistic的生长曲线模型高度拟合,拟合度为0.999。[结论]通过对短穗竹出笋和幼竹高生长阶段的调查,研究了短穗竹笋期的生长发育规律,为短穗竹的科学繁殖和合理经营提供了一定依据。  相似文献   
3.
宁波植物园梅园位于园区的西南侧保留四合院及其周围,总共设计布置了宫粉梅、绿萼梅、玉蝶梅、朱砂梅、等7型42种梅类品种共计500余棵各型梅花。梅园的位置正好利用保留建筑的所处位置,周围植物密度比较稀疏,正好满足梅花所需的弱阳性特质。梅花与具有民族特点的保留建筑相映成辉,更添一种文化意境。  相似文献   
4.
紫竹等12种观赏竹春季滞尘效应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多方面定量研究竹类植物的滞尘效应,丰富园林用竹种类和优化竹种配置,通过测定与分析福建农林大学12种观赏竹春季的滞尘效应,采用统计分析的方法从株型、时间、高度3个方面对其单位叶面积滞尘量的变化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株型的竹种春季滞尘效应差异显著,小型灌木状竹种比中型灌木状、乔木状、大型乔木状竹种的滞尘效应占有优势。滞尘效应最大的是阔叶箬竹为1.94 g/m2;其次为凤尾竹和小叶琴丝竹,分别为1.46 g/m2和1.42 g/m2;花吊丝竹最小为0.72 g/m2,阔叶箬竹滞尘量是花吊丝竹的2.7倍。阔叶箬竹、紫竹、花吊丝竹在距离地面50 cm处和150 cm处的滞尘效应大于200 cm处。在同一高度水平上,在距离地面200 cm处花毛竹滞尘效应最大。  相似文献   
5.
2012年在福建明溪县胡坊镇选取4种厚朴林分进行调查,对平均木采用树干解析法取样,对凹叶厚朴与杉木、绿竹和油茶混交及其纯林的生长规律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凹叶厚朴混交林胸径连年生长量达到最大值的时间(第3年)比纯林早1 a,树高连年生长量(第2年)早3 a,材积连年生长量(第8~9年)早3 a,在前10 a混交林的胸径、树高、材积平均生长量(平均值分别约为1.23 cm、1.42 m、0.0037 m3)始终比纯林(分别约为0.81 cm、1.00 m、0.0027 m3)大;且3种混交林直径、树高和材积的连年生长量和平均生长量达到最大值的时间一致,但数值存在差异:厚杉>厚竹>厚油混交林,说明凹叶厚朴与杉木混交能很好地促进凹叶厚朴的生长,混交效果最好,其次为凹叶厚朴绿竹混交林,再次为凹叶厚朴油茶混交林,最差的为凹叶厚朴纯林。  相似文献   
6.
运用野外实地测量和室内浸提法对4种套种雷公藤人工林凋落物持水量、持水率和吸水速率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4种林分的凋落物最大持水量大小为杉木林(11.66 t/hm2)>马尾松林(6.81 t/hm2)>厚朴林(5.90 t/hm2)>纯林 (4.28 t/hm2);在不同浸泡时间段,林分的凋落物持水率大小为厚朴林>纯林>马尾松林>杉木林;凋落物最大持水率为厚朴林(205.12%)>纯林(163.33%)>马尾松林(139.33%)>杉木林(120.96%);4种不同种植模式雷公藤林分的凋落物吸水速率大小为厚朴林>纯林>马尾松>杉木,浸泡0.5 h后的吸水速率分别为2 630.05、2 407.32、2 035.09和1 592.14 g/kg/h。凋落物持水量与浸泡时间、凋落物持水率与浸泡时间呈现极显著的(P<0.01)对数递增函数关系,凋落物吸水速率与浸泡时间呈现出极显著的(P<0.01)递减幂数函数关系。  相似文献   
7.
干旱胁迫下珍稀竹种适应机制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福建酸竹(FJ)、粉酸竹(FS)、短穗竹(DS)、黄甜竹(HT)四种福建境内珍稀竹种为实验材料,研究干旱胁迫下,四种竹子的生理指标的变化情况。实验发现,4种竹子的叶片质膜透性、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和丙二醛(MDA)在干旱胁迫下,整体含量呈现上升趋势,但是变化幅度各异,尤其是在干旱处理达到土壤含水量6%时变化特别明显。而叶绿素含量则呈现出整体下降的趋势。需要指出的是FJ和HT的叶绿素含量在达到最低值时会出现上升的情况;DS和FS的可溶性蛋白含量在达到峰值后也会出现下降的现象;HT和FS的可溶性糖在峰值后同样会出现下降的情况;而DS在干旱胁迫加剧至3%时,其可溶性糖呈现急剧上升的变化。这是由各竹种自身保护系统的功能差异造成的。综合实验分析指出,土壤含水量在6%时为竹种可以进行正常生长的下限。  相似文献   
8.
结合均匀试验与正交试验对影响目标区域扩增多态性—聚合酶链式反应(TRAP-PCR)效果的5个关键因素(DNA模板、Mg2+、dNTPs、引物及Taq酶)进行优化研究,建立了适用于凹叶厚朴目标区域扩增多态性(TRAP)分析体系。凹叶厚朴TRAP-PCR最优反应体系:总体积25μL,含模板DNA 40 ng,Mg2+1.5 mmol·L-1,dNTPs 0.28 mmol·L-1,固定引物及随机引物0.3μmol·L-1,Taq DNA聚合酶0.75 U。PCR扩增程序:94℃预变性5 min;94℃变性1 min,40℃复性1 min,72℃延伸1 min,5个循环;将退火温度升至50℃,其它条件不变进行38个循环;72℃延伸10 min。利用所得优化体系对16个不同种源凹叶厚朴进行扩增,结果表明该体系效果较好,可应用于凹叶厚朴相关研究。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