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5篇
  2021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以水葫芦为材料,采用水培法,利用非损伤微测技术,研究了富营养条件下喷施pH值为2.0模拟酸雨后1、3、6、12、24 h水葫芦细根根尖0~3 mm区域H+、NH4+、NO3-离子通量的变化。结果表明,喷施酸雨后24 h内,水葫芦根系对H+和NH4+为净吸收,对NO3-为净排放;短期内酸雨对水葫芦根部H+、NH4+、NO3-离子通量无显著性影响(P>0.05);对3种离子做皮尔逊相关性分析,发现两两之间无显著相关性。  相似文献   
2.
施用生物炭对喀斯特石灰土特性及刺槐幼苗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物炭作为一种新型土壤改良剂近年来备受关注,通过施用生物炭以期改善喀斯特山地土壤团聚体结构、增加土壤保水保肥性,从而提高造林成活率和幼苗生长。采用盆栽试验方法研究生物炭及其添加量对喀斯特石灰土土壤特性及刺槐幼苗生长的影响。3种供试生物炭为稻壳炭、棉花秸秆炭和木炭,添加比例均为1.0%、2.5%、5.0%、10.0%(炭土质量比)。结果表明:3种生物炭处理后,石灰土容重均随施用量增加而呈降低趋势,其中木炭降低土壤容重效应最明显;施用生物炭对土壤水稳性团聚体粒径分布影响显著,木炭在2.5%施用量下对土壤0.25 mm水稳性团聚体比例增加效应最明显;土壤团聚体平均质量直径(mean weight diameter,MWD)和几何平均直径(geometric mean diameter,GMD)均在生物炭中等施用量(2.5%、5.0%)下达到最大值。木炭和稻壳炭对MWD值增加作用较强,木炭对GMD值增加效应最强;3种生物炭均在5.0%施用量下对土壤水分特性改善作用最明显,其中木炭对土壤持水性改善作用较好,秸秆炭对土壤入渗性的改善作用较好;3种生物炭施用后均能提高盆栽刺槐幼苗的生长量。说明生物炭能够改良喀斯特石灰土土壤、促进植物幼苗生长,其中木炭在中等施用量(2.5%、5.0%)下作用更好。  相似文献   
3.
本研究在露天盆栽条件下进行,在冬季小麦苗期采用不同程度的刈割处理模拟植食动物啃食,试验刈割程度设轻度、中度、重度(在小麦苗期分别刈割整个植物地上部分高度的33%、50%、100%)3个处理,以不刈割处理为对照(CK),待小麦返青后测量各项形态和生理指标,收获后比较不同处理的生物产量和经济产量,以研究被植食动物啃食后冬小麦的生长和生理变化,以及冬小麦的补偿生长类型与补偿机制。结果表明:只有重度刈割在试验处理后短时间内对少量植株的存活有影响,在小麦发育早期推迟冬小麦叶、茎和穗的发育;刈割作用对冬小麦成熟时的叶片数影响不大;中度刈割可以刺激冬小麦植株增高,在一定时间后产生超补偿现象,而重度和轻度刈割对株高产生欠补偿效应;轻度刈割可促进穗增长以及冬小麦各部分生物量的增加而产生超补偿效应,中度和重度刈割则产生欠补偿效应,且刈割程度越重,欠补偿效应越明显;刈割对冬小麦地下部分的影响较地上部分大。  相似文献   
4.
公路沿线不同植物叶际微生物群落结构及重金属污染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公路沿线由于汽车尾气和扬尘导致重金属污染严重,道路绿化应兼顾植被对重金属污染物的净化作用.选择公路两侧4种树种为研究对象,即海滨木槿(Hibiscus hamabo)、金边胡秃子(Elaeagnus pungens)、山核桃(Carya cathayensis)和中山杉(Taxodium'Zhongshansha')118,测定其叶际微生物群落结构组成和叶际重金属、根际土壤重金属含量.结果显示,不同植物叶际微生物群落结构和物种组成显著不同;中山杉和海滨木槿具有更高的叶际微生物多样性(PD_whole_tree、Shannon、Simpson),而中山杉叶际微生物的丰富度(OTUs、Chao1)最高;中山杉和金边胡秃子叶片Cr(铬)、Cu(铜)、Zn(锌)、Cd(镉)和Pb(铅)含量较低,而对于植被林下土壤重金属含量,海滨木槿较低,中山杉显著高于其余树种;叶片Cr、Cu、Zn以及重金属总量对叶际微生物群落结构具有显著性影响(P<0.05).综合以上结果,不同植物对不同重金属元素的净化能力不同,其中中山杉总体上对公路交通扬尘阻隔和净化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5.
生物炭是指由生物质在无氧或限氧条件下热解生成的有机材料.近年来,由于其在土壤性质改良、土壤固碳减排以及土壤污染修复等方面表现出的积极效果,越发受到相关学者的关注.本研究通过文献计量方法,对生物炭土壤效应研究领域中国知网(CNKI)数据库收录论文的数量及被引情况、载文期刊分布等进行统计;并借助CiteSpace文献可视化软件,分析论文的作者合作、机构合作、研究热点与趋势等.结果表明,在我国生物炭土壤效应研究领域,CNKI数据库共收录文献2215篇,年度发文量呈明显上升趋势,表现出缓慢增长—平稳增长—快速增长3个阶段;文献被引频次最高的论文是2009年发表在《应用生态学报》上的"土壤生物质炭环境行为与环境效应";耿增超、陈温福和孟军是发文量、文献被引频次与篇均被引频次均较高的学者;发文量最多的机构为南京农业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与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的发文量、被引频次、篇均被引频次和中介中心性均较高;《农业环境科学学报》刊载文献数量最多,文献被引频次最高,《生态环境学报》刊载文献篇均被引频次最高;近阶段基于CNKI文献的研究热点为生物炭植烟土壤效应、生物炭土壤NH4+吸附作用及N2 O减排机制、生物炭对土壤酶活性的影响、生物炭对黄瓜生长与产质量的影响以及生物炭紫色土效应等.上述研究结果从相关文献的角度,定量、客观、科学地描述了生物炭土壤效应研究现状与趋势,以期促进生物炭土壤效应的深入研究,并为相关学者凝练研究动向和科学问题等提供参考信息.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