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4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7年   1篇
  195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杧果切叶象(Deporaus marginatus Pascoe)专一为害杧果(Mangiferaindica L.)嫩叶。该虫在云南一年发生3~4代,世代重叠显著,生活史较为复杂。主要以幼虫和极少数成虫越冬。卵期2~3天;幼虫3龄,1~3龄历期分别是1~2、2~3和4~5天;蛹期10~14天;成虫期7~15天。成虫平均寿命114天。雌成虫将产有卵的嫩叶自叶片近基部处整齐咬断而使果树落叶,甚至秃枝。为害盛期5~10月。雨湿条件对该虫的发生程度和为害周期有重要影响。旱季翻耕园地、雨季拾毁切落叶以及药剂挑治可收到良好的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2.
会泽新松叶蜂 Neodiprion huizeensis Xiao et Zhou 是华山松的重要害虫。在云南会泽县一年发生2代,以预蛹期在地被物和表土内越冬。幼虫6龄,有群集性。长尾大麝鼩 Crocidura dracula Thomas 是害虫的有效捕食者,对茧蛹的捕食率在50%~90%之间。保护天敌、适当用药和人工剪除有虫枝是可行的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3.
本文报道了松纵坑切梢小蠹(Blastophagus piniperda L.)生物学特性研究的初步结果:在昆明一年发生一代,以成虫越冬,无明显冬蛰现象;部分越冬成虫两次侵蛀寄主树干繁殖,产生妹姊世代,树皮下各虫态群体峰期为2—4月。火烧迹地等易导致为小蠹虫源。反常的初春低温可造成60%以上的幼虫死亡;一种谷盗(Temnochila sp.)对寄主内小蠹种群的捕食率达53.8%。在合理落实营林管理,促进林分正常生长的基础上,做好经常性的虫情监测,经过清理蠹害虫源(特别包括新侵害木),以期小蠹种群长期处于经济为害水平以下。  相似文献   
4.
据醴陵、萍乡一带农民反映,20年前他们的双季稻多是连作,就因为连作晚稻的收获较迟,刚好遇着螟虫盛发,往往成灾减产;後来将连作改成间作,虽然产量低些,但螟害不重,可以得到稳定的收成。目前政府号召改制增产,湘、赣间作稻区农民纷纷改间作为连作。一般改制後可增产100—150斤。但农民对於连作晚稻螟害的顾虑仍旧存在,迫切要求解决。为深入了解间改连後螟虫消长及其为害情况,进而寻求防治办法,华中农科所宜春水稻工作组虫害部分结合宜春农业试验站於1955年开始在宜春、萍乡及醴陵等间改连地区进行了调查。兹将初步结果整理如下: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