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0篇
农学   4篇
综合类   6篇
农作物   1篇
  2006年   1篇
  2002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矮败型早籼协青早不育系选育及其利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协青早不育系是一个米质优,抗性强和开花习性好的新质源不育系。育成协优64,经3年6组省级和全国区试,4次居首位,2次居第三位,平均亩产412.6~514.7公斤,具高产稳产性能。协优29.1985年在美国每英亩产量为6969.6磅比对照LBLE增产4.16倍。  相似文献   
2.
广优1号选育和示范表现:产量与主栽品种、组合相仿;米质指标达到部颁优质米标准,已被安徽省第3次优质米评选为省优产品;抗病性轻,植保部门鉴定对白叶枯病、稻瘟病比当家品种提高优性2~3个级别。符合农业部制定的新品种、新组合在生产上示范推广,必须具备的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相似文献   
3.
矮败型早籼协青早不育系选育及其利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协青早不育系选育和利用研究表明:协早不育系是一个米质优、抗性强和开花习性好的新源不育系。育成协优64,经三年六组省级和全国区四次居首位,两次居第三位,平均每亩产量水平412.48~512.7公斤,经稳定性分析,具高产、稳性能。  相似文献   
4.
通过粳型广亲和材料02428等与籼稻恢复系明恢63、密阳46等,经3交4、交等聚合杂交方式,促使广亲和基因与恢复基因重组,分析了不同类型籼粳亚种间杂种F1的可利用与非利用杂种优势,介绍广亲和恢复系的选育方法,为正确选用亲本配制亚种间目标组合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5.
介绍了优质水稻浪强1号的产量水平、稻米品质、特征特性及栽培要点.  相似文献   
6.
<正> 杂交籼稻新组合选育是“六五”期间国家重点农业科技攻关项目。安徽省广德县农科所通过几年的努力,育成矮败型早籼协青早不育系和杂交籼稻新组合协优64。1985年经安徽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发给了合格证书和省优质农产品证书。协青早不育系及其协优新组合通过省级技术论证,已列入“七五”计划国家农牧渔业重点技术开发项目。协优64,经三年六组省级和全国区域,表现高产、优质、抗性好。目前,长江流域各省已将它作为接班新组合,在生产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改变传统的光敏核不育选育的技术策略,通过复交的新途径,育成起点温度低的新资源两用核不育系新光S0该材料株型紧凑,剑叶挺直,分蘖中等偏强,不育期花粉败育彻底,可育期育性恢复较高。其育性受光周期和温度的共同影响,在中、低温下受光周期控制,长日不育,短日可育,15h长日处理,23.1 ̄24.1℃时套袋自交结实率0.67%和1.30%。30.1℃高温处理可使花粉完全不育,与日照无关。新光S与农垦58S衍生  相似文献   
8.
杂交籼稻协优64的选育和利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杂交籼稻新组合选育是“六·五”期间国家重点农业科技攻关项目。本所通过几年的努力,育成矮败型早籼协青早不育系和杂交籼稻新组合协优64。1985年经安徽省农作物品种审  相似文献   
9.
一、材料和方法 1.亲本材料来源 协青早不育系的细胞质来自从江西省引进的一种矮秆野生稻。它株型矮、匍匐,分蘖力很强,谷粒瘦小、短芒,叶鞘和稃尖无色,极易落粒,柱头外露,对日照反应不敏感,在当地春、夏播种均能正常抽穗,对野败型不育系具有恢复力。1979年秋于福建厦门从中发现一株雄性不育株,我们简称“矮败”。原始“矮败”雄性不育株,分蘖力中等,花药瘦小,不开裂,呈水浸状乳白色,内含畸形败育花粉,套袋自交100%不育。其矮秆野生稻和原始“矮败”不育株的形态特征如照片所示。 协青早保持系是从不同生态型早籼与晚籼杂交品系中选育而成。…  相似文献   
10.
改变传统的光(温)敏核不育选育的技术策略,通过复交的新途径,育成起点温度低的新资源两用核不育系新光S。该材料株型紧凑,剑叶挺直,分蘖中等偏强,不育期花粉败育彻底,可育期育性恢复较高。其育性受光周期和温度的共同影响,在中、低温(23.1~24.I℃)下受光周期控制,长日不育,短日可育,15h长日处理,23.1~24.1℃时套袋自交结实率0.67%和1.30%。30.1℃高温处理可使花粉完全不育,与日照无关。新光S与农垦58S衍生系培矮645及自发突变温敏不育系安农S—1的核不育基因不等位。它与灿粳杂交均有较好的亲和性,在亚种间优势利用中具有重要意义,并为我国两系法育种研究提供了一份基础材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