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6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本文介绍了本溪地区春夏秋冬四季判断平台设计开发过程,平台应用1956—2016年本溪地区4个国家基本气象站的逐日平均气温观测资料、区域气象自动站逐日平均气温实时数据、城镇气象要素预报中的7天温度预报数据,实现日平均气温数据查询、补传以及常年四季时间查询功能,利用五天滑动平均气温判断方法自动判断四季,为预报服务人员提供及时可信的四季起止时间,为做好公众气象服务工作提供了数据基础。  相似文献   
2.
近60年桓仁地区极端气温变化特征及其趋势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利用1953—2014年桓仁站逐日最高、最低气温资料,采用线性趋势分析、高斯滤波、Mann-Kendal突变检验、小波分析等方法,对桓仁地区极端最高、最低气温变化特征、变化趋势及周期振荡特征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表明:桓仁地区年极端最高气温主要出现在每年的5—8月,其中7—8月出现次数最多;年极端最低气温主要出现在每年的12月至翌年3月,其中1月出现次数最多。桓仁地区极端最高、最低气温均有随时间升高的趋势,极端低温的升温趋势较为显著,以1.2℃/10年的速度显著升高。并且,桓仁地区的极端最低气温在20世纪70年代初有一次明显的突变,突变前桓仁地区极端最低气温偏低,突变后转为偏高。桓仁地区的极端最高、最低气温存在较为明显的低频振荡特征,二者均存在明显的准20年周期,并且二者都存在准5年的高频振荡特征,另外,桓仁地区的极端高温还存在着明显的准10年振荡特征。  相似文献   
3.
利用MICAPS高低空形势场和涡度等物理量资料,分析了 2017 年 1月26 日至27日发生在辽宁东部地区一次强降雪天气过程,结果表明:此次强降雪过程主要受低空切变线和西南急流共同影响。强降雪中心位于辽宁东南部,大致有两个中心,分别位于本溪和丹东;此次降雪过程属水汽东北上型强降雪,低空急流明显,850hpa风速和比湿均达到强降雪指标,比湿大值中心与强降雪中心落区较为一致;强降雪过程发生之前,辽宁上空500hPa涡度场出现较为明显的涡度中心,可作为强降雪的预测指标。  相似文献   
4.
辽宁东部地形对降水影响的数值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WRF模式和中国气象数据网降水资料对辽宁东部地区一次暴雨天气个例进行地形敏感性试验,分析模式对辽宁东部暴雨模拟与实况的差异,并分析地形的存在对辽宁东部强降水分布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WRF模式控制性试验能较好地模拟出强降水的雨带分布和降水量级,对强降水中心范围和落区模拟能力仍需增强;地形对此次强降水的整体雨量和雨带分布影响不大,但对强降水中心的数量和落区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5.
利用本溪地区4个国家气象观测站逐日地面观测数据及NCPE再分析数据、历史天气图等资料,对本溪地区初霜出现时天气学特征进行分析,发现在两槽一脊和一槽一脊有涡及冷空气配合的形势下容易出现初霜,不同路径冷空气会给本溪带来不同范围的初霜,并据此进行短期时效内预报流程设计。  相似文献   
6.
辽宁地区西北路径寒潮天气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NCEP/NCAP再分析资料、辽宁省逐日最低气温和逐日最大风速资料,对2006要2009年影响辽宁地区的区域性寒潮天气进行统计分析,将影响辽宁地区的寒潮冷空气路径归纳为3种(东北路径、西北路径和偏西路径),本文重点讨论:西北路径冷空气对辽宁地区的影响。结果表明:冷空气从源地到达西西伯利亚地区堆积加强后经内蒙中西部南下到辽宁,造成区域性寒潮天气;受高空槽前强暖平流的影响,寒潮暴发前1~2 d辽宁地区气温普遍回升10益以上;寒潮冷空气从酝酿到暴发阶段500 hPa冷中心的强度基本稳定在-45益左右,寒潮地面冷高压中心强度大多在1 040.0 hPa以上。从环流形势上看,小槽发展型占较大比例。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