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1篇
畜牧兽医   13篇
  1993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0年   1篇
  1962年   1篇
  1960年   1篇
  195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69 毫秒
1.
咪唑苯脲治疗水牛巴贝西虫病的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咪唑苯脲是一种高效、低毒的抗梨形虫新药,国外已被广泛应用于治疗家畜的各种巴贝西虫病。兽医大学于1986年在东北地区进行了该药对驽巴贝西虫病的疗效试验。为了进一步验证该药对水牛巴贝西虫病的疗效、剂量及副反应等,特进行了以下试验。  相似文献   
2.
家畜日本血吸虫病的普查目前仍以粪便孵化法为主,在大范围查病工作中存在着一定程度的漏网问题。为杜绝疏漏和隐患,有些地区已采用扩大化疗措施,取得较好效果。湖北省血防研究所在河滩地区采用吡喹酮对人畜同步扩大化疗,3年内使耕牛感染率下降100%。  相似文献   
3.
<正> 日本血吸虫病是一种人畜共患的寄生虫病(以下简称血吸虫病)。控制和消灭家畜尤其是牛的血吸虫病,是消灭整个血吸虫病的一个重要环节。摸清不同粪检次数与血吸虫病牛的阳性检出率的关系,在控制和消灭牛的血吸虫病上,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解放以来,我国虽在耕牛血防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但乳牛  相似文献   
4.
<正> 丙硫苯咪唑(Albendazole)是一种新的广谱抗蠕虫药,国外曾对牛、马、绵羊、猪、鸡等进行了驱虫试验,除对线虫获得很高的疗效外,对某些绦虫和吸虫亦获得较为满意的结果,绵羊按每公斤体重2.5—10毫克剂量对血矛线虫,奥斯特他线虫、毛  相似文献   
5.
<正> 南京市郊汤山分山岗林场,1990年10月全群38头黄牛犊及2头乳牛犊发生严重的仰口线虫病,牛只极度瘦弱衰竭,短期内连续死亡10头,经济损失严重。  相似文献   
6.
1982年5月16日江苏省江宁县龙都公社龙都大队集体饲养的1000只20日龄的蛋用雏鸡发生了传染病,从17日~24日病鸡日渐增多,死亡数也不断增加,8天内共死亡81只,其中24日达28只。病鸡主要表现为精神萎顿,食欲减少或停止,翅膀下垂,怕冷,  相似文献   
7.
<正>1984年4月13日15时,某单位在防治松毛虫喷射溴氰菊酯乳液时,飞机误入我县境内谷里乡周村的耕牛放牧场,使在场地上放牧的水  相似文献   
8.
为了促进水浮莲的繁殖速度,除了供给充足的肥料以外,曾试用过多种无机盐类和生长刺激素。试验结果发现a-萘乙酸的效果最显著。在取得初步结果以后,我们又进行了进一步试验,研究适当的使用方法。毫无问题,刺激剂对植物机体的作用是  相似文献   
9.
吡喹酮驱除山羊莫尼茨绦虫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扩展莫尼茨绦虫(Moniezia expansa)寄生于绵羊、山羊和牛的小肠,常引起地方性流行,对幼畜危害较大,严重时造成死亡,如江宁县双虎大队1982年5月饲养一群6月龄内的小乳山羊58头,因莫尼茨绦虫病,一个月内死亡24头。为了寻求一个高效低毒的驱除山羊莫尼茨绦虫的药物,我们选用吡喹酮做了驱虫试验。  相似文献   
10.
1988年4~9月,在江苏省江宁县水牛巴贝斯虫病流行区,对775头2周岁以上的水牛应用国产咪唑苯脲进行了预防试验,其中415头水牛按2mg/kg体重的剂量肌肉注射咪唑苯脲二盐酸盐溶液作为试验组,360头不进行预防注射作为对照组。结果,在4个月内,试验组有3头发病,发病率为0.72%;对照组有36头发病,发病率为10%;经统计学处理,两组百分率差异极其显著(P<0.01),证明国产咪唑苯脲对水牛巴贝斯虫病有较好预防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