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农学   4篇
综合类   5篇
农作物   4篇
  2003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东北地区大豆品种资源脂肪酸组成的分析研究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吕景良  邵荣春 《作物学报》1990,16(4):349-356
测定2341份我国东北地区大豆品种资源5种脂肪酸含量。以亚油酸含量最高,45—62%。平均含量依次为亚油酸>油酸>棕榈酸>亚麻酸>硬脂酸。分析比较结果,各脂肪酸含量,不同种皮色、脐色、结荚习性、叶形和花色品种间存在显著差异。棕榈酸、油酸、亚油酸和亚麻酸含量,不同栽培类型、不同粒形品种间有显著差异。硬脂酸、油酸和亚麻酸  相似文献   
2.
吉林省大豆品种资源研究 Ⅵ.蛋白质含量及其氨基酸组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测定814份吉林省大豆品种资源蛋白质及18种氨基酸含量。我省大豆种质蛋白质含量较低,平均41.83%。地方品种地区分布趋势,东部地区高,西部地区低。氨基酸含量以谷氨酸最高,其次为天门冬氨酸,平均含量分别为18.66%、11.33%。限制性氨基酸蛋氨酸和胱氨酸含量相对高于黑龙江省和辽宁省品种,平均含量分别为1.32%、1.51%。不同熟期类型品种蛋白质及含硫氨基酸分析比较结果,蛋白质含量:晚熟类型品种>早熟类型品种;含硫氨基酸则相反,早熟类型品种>晚熟类型品种。不同栽培类型品种蛋白质及含硫氨基酸含量分析比较结果,蛋白质含量;半栽培大豆>栽培大豆,地方品种>育成品种;含硫氨基酸含量:半栽培大豆>栽培大豆,育成品种>地方品种。半栽培大豆蛋白质含量高,含硫氨基酸含量亦较高,在种质资源利用上,值得重视。鉴定筛选出蛋白质含量47%以上的种质17份,蛋氨酸含量高于1.6%的种质7份,胱氨酸含量高1.75%的种质10份,列出保存编号,品种名称,来源与产地,供育种选用。  相似文献   
3.
4.
东北地区大豆品种资源氨基酸组成的分析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测定2341份我国东北地区大豆品种资源18种氨基酸含量,以谷氨酸最高,平均含量为18.80%;其次是天门冬氨酸为11.43%,限制性氨基酸均在2%以下,胱氨酸>蛋氨酸,其变异系数最大。不同品种分析比较结果:其趋势是蛋氨酸含量最高的品种类型为半栽培大豆,黑色荚;胱氨酸高的为半栽培大豆、黄大豆、亚有限、披针形叶。18种氨基酸含量,不同地区品种间差异均十分显著,并有明显的地区性分布趋势。在南北方向上;天门冬氨酸、谷氨酸、亮氨酸、脯氨酸和精氨酸的分布趋势与蛋白质相同,即中部地区低,南部北部地区高;蛋氮酸、胱氨酸、色氨酸、组氨酸、酪氨酸、丙氨酸、甘氨酸、异亮氨酸、苏氨酸、丝氨酸和赖氨酸与蛋白质分布趋势相反;缬氨酸由北向南增加,苯丙氨酸由北向南减少。在东西方向上,天门冬氨酸、谷氨酸、亮氨酸、丙氨酸和苯丙氨酸分布趋势与蛋白质相同,即东部地区高西部地区低;蛋氨酸、胱氨酸、色氨酸、组氨酸、酪氨酸和缬氨酸与蛋白质分布趋势相反;其他组分,东、西部地区品种间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5.
大豆品种资源抗大豆食心虫鉴定,1982—1984年三年来共鉴定3109份,肯定其中1300份抗感性。筛选出高抗材料18份,其中中熟高抗的6份为ERI1001、ERI1002、ERI1003、ERI1004、BRI1006、ERI1009,可作为抗食心虫育种的亲本材料。此外,总结提高鉴定技术方法,探讨品种的兼抗性,多抗性,初步了解国育98—4等裸大豆类型兼抗食心虫大豆蚜;ERSGD_(12),ERSGD_(14)等兼抗食心虫及病毒病。  相似文献   
6.
大豆高产高效配套技术的研究 Ⅰ.种植方式与适宜密度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用3个株高类型不同的品种,采取大区对比法,研究大豆的种植方式和适宜密度。结果表明,窄行栽培比常规垄作显著增产,平均增产87%~178%,最高增产225%。平作窄行产量略高于大垄窄行,差异不明显;研究大豆高产高效配套技术宜选用大垄窄行种植方式;在抗倒耐密的前提下,选择植株相对较高的品种,矮秆品种不宜低于50cm。密植幅度高秆品种为22万~26万株/hm2,中秆品种26万~30万株/hm2,矮秆品种30万~35万株/hm2。  相似文献   
7.
本文概述了东北地区大豆品种资源类型、抗病虫特性及其籽粒化学成分的特点。分析了品种脂肪、脂肪酸、蛋白质和氨基酸含量的地区性分布趋势。列举了通过鉴定筛选出来的优良种质和抗源及其在大豆育种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8.
中国大豆的蛋白资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分析了中国不同纬度地区1635份栽培大豆和1695份野生大豆种子的蛋白质含量,栽培大豆的平均含量为42.15±3.19%,变异系数为7.632%;而野生大豆分别为46.80±3.18%与6.795%。栽培大豆蛋白质含量总的趋势是与原产地纬度呈负相关,而最高量出现在30°—31°N地带。野生大豆则出现两个高峰区;30°—32N和43°N以北地带,讨论了中国大豆蛋白质含量高的特点及其开发利用,通过不同纬度野生大豆与栽培大豆蛋白质含量的比较,讨论了34°—35°N地带为栽培大豆起源地的可能性。 大豆是全世界最重要的豆科作物,种植面积占作物能第五位。大豆蛋白质是豆科作物中蛋白质含量最高,含有人体营养有重要价值含硫氨基酸最高的作物之一。大豆起源于中国,栽培历史约在五千年以上,曾为中华民族的健康成长做出了巨大贡献。国内外营养专家予言,在二十一世纪的人类食物构成中,大豆蛋白将占有远比今天重要的地位。目前,我国每人每日食用的蛋白质约为59.5克,比需要量75克低20%。为了满足我国人民生活、发展畜牧业的需要,充分利用我国丰富的大豆蛋白种质,选育高蛋白的品种,在“四化”建设中,具有战略意义。迫切需要弄清我国大豆蛋白资源的现状。关于我国大豆的蛋白质含量,过去只有全国代表品种分析资料,而缺乏大量分析资料。为此,我  相似文献   
9.
2341份东北地区大豆品种的脂肪平均含量19.15%(±2.03)。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大豆脂肪含量与栽培类型、种皮色、粒形、脐色、籽粒大小、结荚习性、叶形、花色、茸毛色等植物学性状有一定相关。其趋势是栽培大豆脂肪含量高于半栽培大豆,黄大豆高于深色大豆.粒圆或椭圆形高于其他粒形,淡褐或黄脐、中粒脂肪含量高,亚有限或无限花序高于有限花序,尖叶高于圆叶,白花高于紫花,灰色茸毛高于棕色茸毛。研究结果认为,本地区黄大豆育成品种是理想的高油亲本资源,高脂肪含量与商品品质在育种方向上是一致的,亚有限或无限结荚习性、尖叶、灰色茸毛、中粒、粒圆或椭圆形、淡褐或黄脐可作为选择高油后代的参考性状。  相似文献   
10.
中国栽培大豆(G.max)遗传多样性中心探讨董英山,吕景良,江相智(吉林省农业科学院公主岭136100)中国是大豆的发源地,有5000年的栽培历史。在长期的种植过程中,由于自然选择和人工选择的结果,形成了丰富的大豆类型,即遗传资源多样性。正是这种遗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