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0篇
林业   2篇
综合类   7篇
  2016年   4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1.
悬铃木方翅网蝽,属半翅目网蝽科,是我国新发现的一种为害悬铃木的外来危险性有害生物。分析了该虫的寄主与扩散、危害特点及发生规律,并提出了植物检疫、园艺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及化学防治等综合防控对策。  相似文献   
2.
研究了长枝木霉(Trichoderma longibrachiatum)菌株T05的抑菌活性与拮抗机制,包括菌落的对峙培养试验,挥发性物质和4种分生孢子提取物的抑菌试验。对峙培养试验表明,T05对灰霉病菌(灰葡萄孢(Botrytis cinerea))和杨树烂皮病菌(污黑腐皮壳(Valsa sordida))均表现出很强的抑菌活性,抑菌率分别高达88.4%和91.9%;其产生的挥发性物质对B.cinerea有较强的抑菌活性,抑菌率高达91.9%,而对V.sordida抑菌作用较弱,最高为37.2%;甲醇、乙醇、Na OH、超声波破碎水抽提4种分生孢子提取物对V.sordida的抑菌试验表明,Na OH提取物100倍液的抑菌率最高,为76.3%,而甲醇和乙醇提取物的抑菌效果稍弱,超声波水法的提取物仅对病菌有微弱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3.
昆山市几种药剂防治稻纵卷叶螟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筛选杀虫单、毒死蜱及其复配剂的替代药剂及能防治高龄幼虫的补救药剂,2012年在单季机直播稻田进行了几种药剂防治五(3)代稻纵卷叶螟试验.结果表明,每667 m2用30%甲维盐·茚虫威水分散剂8 g对稻纵卷叶螟低龄幼虫具有良好防效,在施药后4h即遇较强降雨的情况下,药后12d杀虫、保叶效果仍分别达82.03%和88.22%,明显好于对照药剂30%甲维·毒死蜱.每667 m2用10%阿维·氟酰胺(稻腾)40 g对稻纵卷叶螟3~4龄高龄幼虫也有较好防效,药后7 d杀虫效果为70.59%,且施用该药后受害叶不再明显增加,白叶率稳定在70%左右.  相似文献   
4.
采用PDB培养基,对长枝木霉(Trichoderma longibrachiatum)菌株T05液态发酵产分生孢子、菌丝和厚垣孢子的理想条件进行了筛选,分别测试了培养温度、培养液初始pH、供氧量和初始接菌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150 r·min~(-1)振荡培养条件下,菌株T05产生分生孢子的适宜液态发酵条件为,培养温度30℃、培养液初始pH=12、供氧条件为250 m L的三角瓶装瓶量40 m L、250 m L的三角瓶装瓶量100 m L的情况下初始接菌量为0.5 m L,在这样的培养条件下培养5~7 d;产生菌丝和厚垣孢子的适宜液态发酵条件为,培养最适温度较低为20℃培养5 d;培养液初始pH值接近中性为6;供氧条件是初始装液量较多较有利,为250 m L的三角瓶装瓶量160 m L;初始接菌量是较少较有利,为250 m L的三角瓶装瓶量100 m L的情况下接菌量为0.05 m L。  相似文献   
5.
通过开展葡萄重大病害的监测、调查和无公害综防技术的研究,明确了昆山地区葡萄重大病害为黑痘病、霜霉病、白腐病、炭疽病、白粉病和灰霉病,探明了它们的发病规律,并提出了植物检疫、农业防治、物理防治和化学防治等无公害综合防治技术,尤其在化学防治中明确了常用无公害防治药剂和葡萄不同生育期适时防治方法,为葡萄栽种者提供了植保技术指导。  相似文献   
6.
介绍了昆山地区梨树主要病虫害的发生特点,并提出综合防治技术,以期为当地梨树病虫害的防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日本龟蜡蚧Ceroplastes japonica Green是昆山地区大叶黄杨Euonymus japonicus等植物的主要害虫。选用48%毒死蜱乳油、5%高效氯氰菊酯乳油、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25%吡蚜酮悬浮剂、2%阿维菌素乳油及混剂进行田间防治日本龟蜡蚧试验。结果表明,吡虫啉可湿性粉剂效果最佳,校正虫口减退率为79.03%,与毒死蜱等体积混合的吡虫啉溶液的校正虫口减退率为72.54%,这2种药剂防治效果显著高于其它药剂处理。  相似文献   
8.
为了得到抑菌活性更高的发酵液,研究了长枝木霉(Trichoderma longibrachiatum)菌株T05发酵液及发酵液乙酸乙酯提取物对灰霉病菌(灰葡萄孢(Botrytis cinerea))和杨树烂皮病菌(污黑腐皮壳(Valsa sordida))的抑菌活性,并以V.sordida作为指示菌对发酵液的培养时间、培养温度、初始pH值、接菌量这4项指标进行了筛选。结果表明:T05发酵液对B.cinerea和V.sordida都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对B.cinerea的最高抑菌率为PDB发酵液过滤除菌后在48 h的55.48%,对V.sordida的最高抑制率为改良马丁培养基发酵液过滤除菌后48 h的48.68%;培养7 d的发酵液乙酸乙酯提取物对2种病原菌的抑菌作用更为显著,在24 h的抑菌率都为100%,在96 h时对2种病原菌的抑菌率分别为84.1%和82.6%,均表现出极强的抑菌活性。筛选后获得最高抑菌率的最佳发酵组合为:培养时间6 d、温度28℃、初始pH=6、500 m L的三角瓶装液量250 m L的条件下接菌量为0.5 m L。在该条件下T05发酵液的乙酸乙酯提取物在96 h对V.sordida的抑菌率从82.9%上升到99.0%。  相似文献   
9.
本文研究了舞毒蛾在黑龙江省的越冬习性,包括产卵习性、未越冬卵及越冬中卵在适宜条件下孵化的可能性、初孵幼虫在无寄主植物条件下的存活时间以及卵的死活鉴别方法.结果表明:舞毒蛾对产卵环境的选择:木质物>纱网>石块>金属、草地;垂直面>水平面;未经过越冬的舞毒蛾胚胎发育完成卵,既使给予适宜的温湿度条件也均不能孵化,越冬中的舞毒蛾卵经打破滞育后,在适宜的温湿度条件能正常孵化;初孵幼虫在无寄主条件下,可存活24 ~250 h.研究对舞毒蛾随远洋船舶扩散蔓延可能性的研究提供了基础依据.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