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2篇
综合类   1篇
  2022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一株丙硫菌唑降解菌的筛选及其降解条件的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活性污泥中筛选出以丙硫菌唑为唯一碳源的降解菌株,对该菌株进行形态学、生理和生化特征结合16S rDNA基因序列鉴定为假单胞菌属绿脓杆菌,命名为 Pseudomonas aeruginosa W-313。通过响应面法对菌株W-313降解丙硫菌唑的条件进行优化,初始pH值为7.40,温度为 32 ℃,葡糖糖含量为0.60%时,W-313降解丙硫菌唑效果最佳,48 h降解率可达65.12%,与实际情况下基本吻合。研究结果为利用环境微生物降解丙硫菌唑及其代谢物进而有效规避残留农药污染提供新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
水磷一体化对磷素有效性与磷肥利用率的影响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4  
水肥一体化是发挥水肥耦合效应提高养分效率的重要途径,然水磷一体化研究较少。本文在模拟滴灌条件下研究了液体磷肥和固体颗粒磷肥(TSP)及其不同施用方法对土壤磷移动性、各形态无机磷含量动态变化的影响,比较了玉米磷素营养与磷肥利用率对不同磷源及其施用方式的响应,旨在提出滴灌条件下磷肥高效利用的最优策略。研究结果表明:1)与TSP肥料分次施用相比,液体磷肥分次施用更能提高土壤磷素有效性,在各土层Ca2-P与树脂磷(resin-P)平均含量分别提高12.4%与21.6%,且可显著提高磷在土壤中的移动性(P0.05),resin-P含量的垂直下降幅度降低56.5%;2)与TSP分次施用相比,液体磷肥分次施用的土壤中高活性无机磷含量(Ca2-P、resin-P及Na HCO3-P之和)占无机磷总量的比例提高21.0%,而低活性无机磷含量(Ca10-P与residue-P之和)占无机磷总量的比例则下降10.1%,说明液体磷肥分次施用可减小磷肥在土壤中的固定转化;3)玉米地上部干物质、叶片吸磷量和植株磷素累积吸收量均对不同磷源与施用方式有明显响应(P0.05),液体磷肥分次处理的玉米生物量、吸磷量及肥料利用率分别比TSP肥料分次处理提高27.1%、34.6%及61.4%。水磷一体化施用可提高磷在土壤中的移动性和有效性,减少磷的固定转化,显著改善玉米磷素营养,并明显提高磷肥利用率。  相似文献   
3.
采用同心圆扩散法对固体和酸性液体磷肥在石灰性土壤中的移动性与有效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土壤Olsen-P含量随施肥点圈层由内向外层而递减,液肥处理的Olsen-P量在施肥点以外的3个土壤圈层中均高于固肥处理。固体肥料大部分停留在距施肥点0~7.5 mm圈层,占施磷总量的55%~70%;液体肥料虽在0~7.5 mm层的含量低于固体肥料(约占15%~40%),但在远离施肥点的后3个圈层(7.5~43 mm)中均高于固体肥料处理,其中7.5~13.5 mm最为明显(液肥占35%,固肥占20%)。3种施磷量在砂土、壤土及粘土上均表现出一致的变化规律。肥料对土壤pH值的影响仅限制在距施肥点最近的0~7.5 mm范围,该层的pH值显著低于后层。本研究说明在石灰性土壤中液体磷的移动性、有效性明显高于固体磷,但对土壤pH值无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