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3篇
畜牧兽医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目的】探明引起家蚕人工饲料霉变的病原微生物,为制定防止家蚕人工饲料霉变决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饲料霉变区域随机取样,对其ITS2区域进行序列扩增检测,通过OTU聚类、物种注释和Alpha多样性分析其在不同分类水平下的物种组成。【结果】引起家蚕人工饲料霉变致病微生物主要生物学分类为真菌界(Fungi)、子囊菌门(Ascomycota, 99.98%~100%)、散囊菌纲(Eurotiomycetes, 99.80%~99.97%)、散囊菌目(Eurotiomycetes, 99.80%~99.97%)、毛刷囊菌科(Trichocomaceae, 99.80%~99.97%)、石座菌属(Petromyces,99.80%~99.96%)、黄曲霉菌(Aspergillus flavus,99.75%~99.91%)。【结论】引起家蚕人工饲料霉变的病原菌主要为真菌界的黄曲霉菌。  相似文献   
2.
3.
4.
【目的】研究不同饲养模式下家蚕蚕沙细菌微生物群落结构,探讨不同饲料对家蚕蚕沙微生物组成的影响,为今后蚕沙的综合利用提供科学参考。【方法】以家蚕品种“9211·9215×川58·川62”为对象,采用全龄饲料育和全龄桑叶育2种饲养模式进行饲养,对其5龄蚕沙进行16S rDNA V3~V4区域扩增,利用Illumina NovaSeq二代测序平台对扩增片段进行高通量测序,最后通过细菌Alpha多样性、OTU聚类、稀疏曲线和物种注释分析,解析不同饲养模式下蚕沙微生物群落结构组成。【结果】与桑叶育对照组相比,饲料育处理组蚕沙细菌微生物物种组成及其多样性指标均较高,且呈显著差异(P<0.05)。在菌群结构方面,对照组主要优势菌门为蓝细菌(Cyanobacteria, 55.38%)、厚壁菌门(Firmicutes, 32.50%)和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 11.55%),处理组主要优势菌门为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 68.18%)、厚壁菌门(Firmicutes, 24.1%)和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 7.28%),其中厚壁菌门和变形菌门均...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