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4篇
  免费   0篇
农学   2篇
综合类   18篇
农作物   3篇
植物保护   1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3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曾在《海派茶艺的特质》一文中感叹“上海的茶艺活动,在改革开放前的漫长岁月中实在是乏善可陈”,不料近期翻阅本市现代茶散文,却也意外得到一些旧时上海艺茶活动之珍贵资料。一人乐不如众人乐,特选其中我誉为“吉光片羽”之三例并略加点评,与茶发分享阅读后的快乐。  相似文献   
2.
沪上的“普洱茶热”经过近几年的缓慢升温,到今年春上突然一下“高热”起来,各种新闻媒体根据市民需求而专题采访、报道之多且不说,单浏览一下几家茶叶大市场和新冒出来的茶铺或普洱茶专卖店,就会发现,用“铺天盖地”的字眼来形容恐不为过。据我所知,现在沪上存储、收藏“普洱”饼的大户早已不是一二家,而是有相当的一批:一位经营此茶的朋友囤积的数量已超10吨;一位从不“显山露水”的茶客悄悄告我说“家里囤积‘普’茶价值超百万元”;还有住浦东新区的一位“大老板”,据说收藏有近千万元的普洱茶……  相似文献   
3.
黄浦公园广场茶会游记上海市闸北图书馆卢祺义深秋的艳阳尽显百年名园的锦绣,外滩黄浦公园又呈春天的芬芳。1997年11月8日上午,由市茶叶学会与市教委教学研究室、教育电视台、黄浦区艺教委、黄浦区科协、上海三得利梅林食品有限公司联合主办的大型广场茶会,以“...  相似文献   
4.
如果以1989年9月18日上海市茶叶学会举办的茶文化研讨会为上海现代茶文化兴起的标志,那么上海现代茶文化已有17年的历程。这17年来,在政府部门、专业社团及社会各方面的通力合作下,上海现代茶文化所取得的辉煌成就是有目共睹的:不仅打造出国际茶文化节、少儿茶艺以及社区茶文化活动等著名文化品牌,并成为创建文明城市、构建和谐社会的有力抓手,而且对倡导“国饮”、推动茶经济也是“功德无量”的。现在,上海人均茶叶消费从1990年代初的200克上升到900多克,全市茶叶店铺多达6000多家,各类茶馆有3000多家,就业人员也达到4、5万人等等。  相似文献   
5.
如果以1989年9月18日上海市茶叶学会举办的茶文化研讨会为上海现代茶文化兴起的标志,那么上海现代茶文化已有17年的历程。这17年来,在政府部门、专业社团及社会各方面的通力合作下,上海现代茶文化所取得的辉煌成就是有目共睹的:不仅打造出国际茶文化节、少儿茶艺以及社区茶文化活动等著名文化品牌,并成为创建文明城市、构建和谐社会的有力抓手,而且对倡导“国饮”、推动茶经济也是“功德无量”的。现在,上海人均茶叶消费从1990年代初的200克上升到900多克,全市茶叶店铺多达6000多家,各类茶馆有3000多家,就业人员也达到4、5万人等等。但我们…  相似文献   
6.
观赏宋园茶艺馆的茶艺表演,无疑是一种审美的愉悦,生活之美的享受。茶艺馆座落在芳草萋萋、泉声潺潺的闸北公园内的闸北革命史料陈列馆三楼,与宋教仁先生的陵园遥向而望。馆内的四壁悬挂着和茶有关的名人字画,与古朴典雅的宫灯、珠帘、朱红雕栏相映辉照。玻璃橱窗里,错落有致地荟萃名茶精品、壶盅饮具和茶史资料,引人把玩鉴赏。十张方桌置于其间,一旁有江南丝竹小乐队正在轻拉低吹。座上客未必个个精通茶道,大都是从事文化艺术工作的,间或有三、二海外嘉宾端坐其间。茶艺表演开始了,在清越悠扬的丝竹乐曲声中,身穿缎面绣花旗袍、淡妆素抹的茶艺小  相似文献   
7.
在宋国茶艺馆开馆典礼上,来宾们品尝名茶新品“周城雪球”后,对其香、醇、色、形赞口不绝。这一名茶新品是如何制成的?现披露一、二,以飨读者。前年四月中旬,江苏省溧阳市举办茶文化节,上海市茶叶学会几位专家与闸北史料馆馆长周宝山应邀参加。期间,一行人参观溧阳周城茶厂。好客的茶厂傅厂长取出“碧螺春”名茶供客人品赏,不料遭到客人的挑剔和批评,说是由于加工落后,好茶叶“被白白遭蹋了。”。傅厂长脸  相似文献   
8.
钱梁(1917-1993年),著名的荼业专家、学者和高级工程师。作为“当代茶圣”吴觉农的弟子,他从1935年踏入茶业开始,数十年如一日,以身许茶,功勋显赫,为振兴华茶、发展茶业、开创上海新时期茶文化等作出独特贡献,是上海茶人精神的倡导者和茶人的楷模。特以此文缅怀已逝世15年的这位令所有茶人崇敬的茶界老前辈。  相似文献   
9.
茶文化市场的培育。最大的课堂在社区:茶文化作为既传承民族优秀文化,又体现和谐、健康的现代先进文化理念的一种特色文化,其生命力的根基也应该在社区。共和新街道文化艺术中心在党工委、办事处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扶持下,2008年5月在上海率先成立“社区茶艺推广中心”,并从组织形式、运作机制、活动内容等方面作出新的探索,已取得一定的成效,这对于使茶文化真正“落户”社区,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三方面:  相似文献   
10.
上海第一家融茶文化、茶经济、茶科研于一体的茶艺馆——宋园茶艺馆自去年七月十日开馆以来,已得到社会广泛的关注和支持。上海解放日报、文汇报、新民晚报、新闻报、工业经济报、电台、电视一台、二台等二十多家新闻机构相继发表消息和专访文章;数千名文化教育界、政界、工艺美术界等各界“茶人”以及茶文化爱好者慕名而来,品茗谈艺,了解茶文化知识,交流茶事信息,甚至有多名八十多岁的老者冒暑远道而来,情景十分感人;包括瑞典瑞华公司等众多企业和社会团体已前来举办团体专题茶事活动,目前前来预约登记团体活动的单位仍连接不断。宋园茶艺馆发展前景十分可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