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0篇
  2篇
综合类   6篇
  202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1.
1984-2005年黑龙江省主要农区土壤湿度的变化特征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土壤湿度是干旱预报、农业生产、作物布局和农业决策的重要指标之一。应用黑龙江省1984—2005年26个农业气象观测站土壤湿度资料,采用气候倾向率和趋势系数统计方法,分析黑龙江省主要农区土壤湿度的时空变化特征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土壤湿度空间分布存在明显差异,与气温、降水量空间分布分别呈负相关和正相关,三江平原和中部农区土壤湿度相对偏高,松嫩平原土壤湿度相对偏低;近22a来各地土壤湿度变化主要呈下降趋势,各季节土壤湿度下降幅度不同,秋季下降最显著,春季次之,夏季不显著。研究认为气候、气候变化、农事活动对黑龙江省主要农区土壤湿度分布及变化趋势有重要影响,松嫩平原干旱可能加重,三江平原东部春涝可能得到缓解。  相似文献   
2.
近几年黑龙江省均发生了不同程度的气象灾害,2000、2001、2003年遭受全省性春夏连旱,2002年和2003年7~8月作物生长关键期遭遇寡照、阴雨、低温,粮食产量及品质均受到严重影响,给生产单位和农民朋友造成较大的经济损失。因此科学、合理地安排农业生产活动,将有可能发生的气象灾害所造成的经济损失降到最低,是获得高产优质农业的保障。综合全省短期气候预测研讨结果,充分考虑各种因素,对2005年农业活动季节的天气气候条件、作物生育期间气象条件及农业气象年景情况进行深入分析,供各级领导决策农业生产及农民朋友安排农事活动时参考。  相似文献   
3.
黑龙江省属中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区。春季干旱、夏季短且雨量集中,秋季易发生早霜及冻害,冬季漫长寒冷干燥。气象条件的好坏直接影响农业生产,2003年遭受全省性春夏连旱,7~8月作物生长关键期遭遇寡照、阴雨、低温,粮食产量及品质均受到严重影响,给生产单位和农民朋友造成较大的经  相似文献   
4.
黑龙江省水稻主栽品种热量指标鉴定及适宜种植区划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根据分期播种试验资料,利用最小二乘法计算了黑龙江省主栽水稻品种各生育期所需有效积温和生育期下限温度等热量指标;利用1971—2000年全省81站逐日气象资料,在50km×50km网格上内插得到水稻生育期活动积温和可能生育期日数的空间分布,与各主栽品种全生育期活动积温、生育期Et数的实测值对比,结合黑龙江省水稻低温冷害的分布特征,将黑龙江省水稻适宜栽培区初步划分为五类,得到各水稻主栽品种的适宜分布区域,结果可为充分利用当地气候资源、指导水稻生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黑龙江省大豆产量与土壤湿度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黑龙江省1994~2007年土壤有效水分贮存量资料和同期各县市大豆产量,采用EOF和SVD分解、相关分析等方法讨论土壤湿度和大豆产量的关系.结果表明,黑龙江省6月上旬~7月上旬土壤湿度与大豆产量存在大尺度的空间相关特征,整体上大豆产量与此时土湿有较好的相关关系.该时期庆安、汤原、哈尔滨的土壤湿度可以作为大豆产量预报的一个参考因子;松嫩平原中东部和北部,以及哈尔滨、佳木斯附近是对土壤湿度变化最敏感的地区  相似文献   
6.
黑龙江省水稻区划细划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在分析气象因子与水稻生长发育关系基础上,充分考虑黑龙江省的气候形势、地域特征及耕作制度,利用1971~2000年的气象资料,计算黑龙江省稳定通过18℃的天数、≥10℃积温及稻田干燥度指数等。通过指标对比分析,提出黑龙江省水稻区划细划的初步结论,为黑龙江省充分利用气候资源、发展高产优质农业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7.
黑龙江省属于中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区,春季干旱,夏季短且雨量集中,秋季易发生早霜及冻害,冬季漫长寒冷干燥。气象条件的好坏直接影响农业生产,科学、合理地安排农业生产活动,将有可能发生的气象灾害所造成的经济损失降到最低,是获得高产优质农业的保障。我们在2006年短期气候预  相似文献   
8.
【目的】筛选源库评价指标,划分试验材料的源库类型,探究源库关系对小麦农艺、产量及品质性状的影响,为小麦源库代谢研究和遗传育种应用提供参考。【方法】以国内外190份小麦种质资源为试验材料,测定其源代谢、库代谢相关性状,利用主成分分析对小麦的源库代谢能力进行评价,根据综合得分对优异小麦材料进行筛选。以源活性综合得分、源大小(叶面积)、库活性综合得分、库数目(穗粒数)为指标进行层次聚类,根据聚类结果总结小麦材料的源库类型,分析不同区域小麦源库特征差异,比较不同源库类群间小麦的农艺性状、产量性状、品质性状的差异。【结果】通过主成分分析将6个与小麦源活性密切相关的指标转化为3个独立指标(光化学淬灭系数、最大光合潜力和叶绿素含量),将5个与库活性密切相关的指标转化为2个独立指标(最大灌浆速率和灌浆持续期),累计贡献率分别为82.80%和92.90%,筛选出源活性、源大小(叶面积)、库活性、库数目(穗粒数)排名前十的小麦品种。根据源库关系,将供试的190份小麦材料划分为三大类八小类:源足库乏型(源中库弱型、源强库中型)、源乏库足型(源中库强型、源弱库中型)和源库平衡型(受限于库活性的源弱库弱型、受限...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