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农学   1篇
  9篇
综合类   15篇
农作物   6篇
畜牧兽医   2篇
园艺   1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3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在辽宁省对不同来源的20个紫花苜蓿品种,进行3年的引种筛选试验,结果表明:保丰苜蓿、中苜一号、苜蓿王、友谊苜蓿、阿尔冈金、创新苜蓿和费纳尔苜蓿的越冬率、产草量、营养品质生产能力都优于其他13个品种,较适宜在辽宁地区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2.
为了解农村饮用水硝酸盐污染情况,2005-2008年连续4年7次采集辽宁省粮食、蔬菜主产区农户井水样品1307个,利用TU-1810DASPC紫外可见光光度计测定了硝酸盐含量。结果表明,粮食、蔬菜主产区农村饮用水硝酸盐含量平均值为18.96mg·L^-1,大于20mg·L^-1的样品占32.08%。保护地蔬菜产区农户饮用水硝酸盐含量平均值为21.26mg·L^-1,个别的蔬菜种植户地下水硝酸盐含量达到396.67mg·L^-1。水稻产区农村饮用水硝酸盐含量平均值为20.62mg·L^-1,玉米产区农户饮用水硝酸盐含量为17.8mg·L^-1。受硝酸盐污染的水井占监测水井总数的百分比分别为:昌图县34.52%、开原市49.63%、铁岭县38.92%、新民市52.68%、辽中县39.82%黑山具3242%和北镇市32.99%.  相似文献   
3.
测土配方施肥在大田作物和蔬菜上应用较多,技术也较完善,但在葡萄上应用较少。葡萄栽培方式不同于大田作物和蔬菜,土壤利用系数不合理使得测土配方施肥的有些理论指标需要修正。对于葡萄土壤利用系数研究在国内外尚未见有报道,本研究确定了葡萄测土配方施肥土壤利用系数并进行验证,为科学施肥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
通过3年定位试验,采用静态箱/气相色谱法对壤质草甸土区玉米生产进行了全生长季N2O排放通量的观测,分析了不同施氮方式对N2O排放总量、排放系数和玉米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减少氮肥用量20%的缓控释肥处理与秸秆还田配化肥处理产量居高,而且二者间差异不显著;秸秆还田促进了农田土壤N2O排放,使得秸秆还田配化肥处理的年均N2O季节排放总量最高,达到1.50 kg N·hm-2;年均N2O季节排放总量与施肥量之间相关系数达到了0.97;随着试验年限的增加,N2O-N季节排放系数受施肥量的影响逐年增加,相关系数从2009年的-0.015增加到2011年的0.624。因此不同施氮方式对N2O季节排放的影响需要通过多年定位来准确把握,同时在研究农田N2O-N季节排放时要适当考虑植株生长过程中N2O的排放。兼顾产量和减排2个因素,建议推广缓控释肥的减量施用。  相似文献   
5.
氮肥不同施用时期对春玉米早衰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盆栽试验研究氮肥不同施用时期下春玉米早衰特性。结果表明,合理的增加追肥次数能提高穗粒数和千粒重,进而提高玉米的籽粒产量。当氮肥分别在基施、拔节期与大喇叭口期1∶3∶1施用时,春玉米生育后期的穗叶叶绿素含量和SOD活性较一次性基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而叶片形态指标和丙二醛(MDA)含量却降低,有效地延缓了玉米的衰老。对照(无氮肥)处理的穗叶叶绿体破裂解体,基粒和基质片层结构膨胀,导致叶片的叶绿素含量下降、光合能力降低而出现早衰。  相似文献   
6.
施氮方式对玉米氮吸收及土壤养分、N2O排放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3年定位试验,研究不施氮肥、农民传统施氮、比传统施氮减量20%、减氮20%配合秸秆还田、减氮20%施用包膜尿素处理对玉米年际产量、植株氮吸收、土壤养分变化及N2O排放的影响。结果表明:包膜尿素处理产量最高,比空白处理增产18.50%,比产量次高的秸秆还田处理仅增产0.51%,二个处理间产量差异不显著;包膜尿素处理和秸秆还田处理可增加植株氮的吸收固定;秸秆还田处理的肥料利用率和植株总氮积累量高于包膜尿素处理,但其氮收获指数最低,为0.606,从注重品质角度,包膜尿素处理的效果略好于秸秆还田处理;各施肥处理都比空白处理提高了土壤主要养分含量,但从有机质、全氮、有效磷和速效钾含量提升综合评价,包膜尿素处理和秸秆还田处理对土壤的培肥作用好于农民习惯施肥处理;秸秆还田处理的N2O-N季节排放总量和排放系数都最高,分别为N 1.50 kg·hm-2·季-1和0.27。因此,从保产稳产、培肥地力、提升品质、减少N2O排放综合考虑,建议推广比农民习惯施肥量减少氮量20%的包膜尿素一次性施入在玉米生产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7.
为探明水稻不同种植模式与还田方式下土壤养分含量的变化。以辽星21号为试验材料,在大田条件下,比较移栽与直播种植2种模式下秸秆还田、炭化还田和不还田3种方式土壤中有机碳、速效氮、速效磷、速效钾、全氮、全磷、全钾含量的差异。研究结果表明,直播种植模式较移栽方式土壤速效磷含量、速效钾含量和全磷含量增加0.9%、5.4%和7.1%,生物炭还田较不还田处理分别显著增加土壤有机碳含量、速效钾含量、全氮含量和全磷含量9.6%、20.1%、5.3%和8.1%。因此,直播种植结合生物炭还田可作为提高农田肥力、改善土壤养分的一项促进北方寒地稻田资源再利用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8.
采用盆栽试验研究氮肥不同施用时期对玉米生长后期叶绿体超微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当氮肥分别在基施、拔节期与大喇叭口期1∶3∶1施用时,叶绿素含量最高,叶绿体和线粒体结构完整,基粒和基质片层结构丰富;当追肥次数逐渐减少直至不施氮肥时,叶绿素含量逐渐降低,叶绿体形状由长椭圆形趋于圆形,被膜不断破裂,片层结构由排列整齐变为混乱,线粒体膜被破坏,脊的数量减少.因此,合理地增加追肥次数能提高叶绿素含量,有效改善叶绿体的超微结构.  相似文献   
9.
施氮方式对玉米产量影响及其培肥效果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3年定位试验,研究不同施氮方式对耕型壤质草甸土区玉米产量及其土壤养分变化的影响,对不同施氮方式的培肥能力做出评价,结果表明:3年平均产量为减氮20%的缓控释肥处理与秸秆还田配化肥处理居高,二者之间无差异显著性,分别比不施氮对照增产18.5%和17.9%,比农民习惯施肥增产3.30%和2.77%。各处理经过3年的试验,全量及速效氮磷钾及土壤有机质含量都较试验之初有所降低。土壤全氮与水解氮含量呈正相关关系,相关系数达0.68。缓控释肥处理土壤养分综合评价指标最高,为83.5。因此减氮20%的缓控释肥一次性施入可代替农民习惯施肥方式,既增产又提升土壤肥力。  相似文献   
10.
不同施氮量对春玉米早衰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春玉米生长后期容易发生早衰,研究不同氮肥水平对春玉米早衰的影响,为合理施肥和作物增产提供科学依据.盆栽条件下以春玉米为供试作物,研究不同施氮量对玉米早衰的影响.结果表明:不施氮肥处理玉米生长后期叶绿素含量最低,黄叶比例最大,细胞膜结构已经解体,玉米发生早衰,减产严重;当适量增加氮肥用量时,叶绿素含量升高,叶绿体超微结构逐渐得到改善,产量增加35.9%以上.玉米衰老与氮素营养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合理的施肥量是保证玉米高产防早衰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