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2篇
  1957年   1篇
  195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一、引言我國國民經濟正在進一步發展和鞏固工業的標誌下蒸蒸日上,為了支援保證社會主義工業化建設的成就,對於發展糧食生產提出了互大的任務,根據全國農業發展綱要(草案)黄河以北地區每畝糧食作物產量要求在十二年内(1956-1962)逹到400斤的水平。小麥是華北地區糧食作物中種植面積比重最大的一種,長時期來單位面積產量停留在百斤上下,而且歷年產量很不穩定。解放以来,由於生產關系的改變,勞動組織的加强,生產力的提高,單位面積產量有着顯著的增加,但是產量不穩定的情况依然嚴重。其原因概括的說来有兩種類型:一種是由於不良的外界環境條件所引起的,最常見的是春季的乾旱,從植株伸長初期起至抽穗開花期所出現的持續乾旱,引致植株莖稈矮小,分蘖多屬無效,穗部細小,籽粒因不正常的提前成熟而發育細小,因而產量顯著降低。1957年北京近郊的情形是最突出的  相似文献   
2.
小麥是華北主要農作物,長時期來單位面積產量停留在百斤上下,而且歷年產量很不穩定,這種情况必須給以改變,而且是有可能改變的。如何求得單位面積產量的穩定和提高,是當前農業科學研究工作的主要方向。米丘林和他繼承者的光輝成就充分說明了選育優良品種是充分利用自然條件及日漸提高的栽培條件,發掘生產潛力,求得穩定和提高單位面積產量是簡單而有效的途徑之一。近年來國內也有着不少的事例,證實了這一點。54年8月鄧子恢部長總結陝西小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