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1篇
基础科学   1篇
综合类   5篇
  2019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土地资源统筹是城镇化战略的核心之一,决定未来十年城市化进程能否健康发展。新型城镇化战略必须解决耕地、城乡建设用地的资源配置问题。耕地与建设用地资源的高效配置需要统筹考虑耕地红线及粮食安全、建设用地指标与新型城镇化战略、土地资源配置与利用效率提升、建设用地指标配置的增量改革与双轨制、城乡统筹与经济发展的复杂关系。  相似文献   
2.
秦岭北麓水源地保护成效显著,现有管理机制也存在一些问题:"五龙治水"机制既有优势又有不足,缺乏区级管理层面的直接管理者与责任主体,管理合力不易形成。秦岭北麓现有市级水源地保护机构责任重大但权限不足,位阶偏低且协调困难,主体缺失并力不从心。为更好保护水源地,要建立市级水源地保护管理长效机制,明确秦岭北麓市级水源地保护机构的目标定位、职责与权限;扩大市级水源地保护机构管理权限,设立市水源地管理与保护办公室,建立以市政府秘书长为主席的联席会议制度。  相似文献   
3.
产权明晰的滞后有利于大资金在规模经营理论下对耕地的低成本占有。耕地大规模占有者对粮食产量产生一定影响。规模经营实践的力推与产权明晰实践的滞后可能存在联系。产权明晰的进度与规模经营的进度之间的先后次序,决定了耕地制度改革的大势。拒绝交出耕地承包权的农户的理性行为是对规模经营的挑战和冲击;规模经营的效率是否提高需要得到实践而非理论推理上的验证。产权明晰后的土地规模化的自然进程要比人为的推广规模经营模式更加合理。大资金与农户之间存在博弈和竞争:看不到耕地产权发展大趋势的农户对承包权无所谓的态度有利于耕地规模化的实现;看到趋势难以主宰自己命运的农户不能够成为产权明晰的受益者;大资金在趋势明朗和比较有效的公关之下获取财富对耕地资源的集聚。  相似文献   
4.
分析先推广规模经营—然后明晰产权、先明晰产权—然后推广规模经营与两者同步进行这3种模式的不同特点。通过逻辑推理方式进行比较,得出结论:先推广规模经营—然后明晰产权可能带来利益纠纷,引发社会矛盾;先明晰产权-然后推广规模经营可能增加规模经营者的交易成本和经营成本;两者同步进行可望降低交易成本和经营成本,维护社会稳定。建议:继续推进两者同步进行模式,在实践中有意识随时调整两者的优先序,确保社会稳定,推进规模经营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5.
李晶  刘鸿明 《农业工程》2019,9(10):158-160
乡村振兴战略为农村多种所有制经济发展提供了契机和政策支持,回顾了陕西农村所有制经济结构改革的历程。基于混合所有制改革促进陕西农村经济发展的视角,分析乡村振兴战略下陕西农村混合所有制经济结构改革的发展空间,进一步探索陕西农村混合所有制经济创新发展路径为扶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鼓励乡村企业上市和规范农村混合所有制企业内部管理等。   相似文献   
6.
估测了抛荒面积,测算20~30 a后,放弃宅基地的人口总量和废弃面积,设计城乡统筹的土地资源利用模式。结果表明,1.2×108 hm2耕地中,至少抛荒6×106 hm2;没有足量建设用地指标为进城人口提供定居条件,未来将废弃的3.9×106 hm2宅基地无法复垦,无法获得新型城镇化需要的大量建设用地指标。第一阶段,把3.9×106 hm2抛荒耕地转化为耕票指标,名义耕地面积减少;耕作面积和粮食总产量不变;耕票交易获取5.85万亿元,拿出其中35%,激励复垦剩余2.1×106 hm2抛荒耕地的粮农;名义耕地面积不变,耕作面积增加,增加粮食315亿kg,这是该阶段粮食总产量红线,该阶段可快速进行。第二阶段比较漫长,需等地票指标帮助5.85亿人定居城镇后,拿所获耕票资金的65%,激励3.9×106 hm2宅基地复垦;名义耕地与耕作面积都增加,增加粮食585亿kg,这是该阶段粮食总产量红线。平均每公顷抛荒耕地与宅基地复垦可获97.5万元,保证可持续耕作,没有突破耕地红线,耕作面积提升,增量等于抛荒面积,名义耕地等于耕作面积,粮食总产提升900亿kg。提高耕地利用率,增加粮食总产量,解决了城镇建设用地指标。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