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4篇
农作物   5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大豆蛋白挤压组织化过程中生物大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组织化大豆蛋白是现代大豆蛋白工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作为功能助剂或营养强化剂用于乳化肉制品、面制品、乳制品以及仿肉制品的开发。本文概述了大豆蛋白挤压组织化过程中蛋白质、多糖、油脂等生物大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为揭示大豆蛋白挤压组织化机理和大豆组织蛋白的工业化生产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
东北大豆品种贮藏蛋白7S和11S组分及其亚基相对含量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分析了黑龙江、吉林、辽宁和内蒙古4省(区)近10 a来通过审定的163个大豆品种的11s和7s球蛋白亚基组成、相对百分含量和11s/7S比值,并对其进行了省份问比较分析和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品种问大豆蛋白各亚基的相埘含量存在较大差异;163份供试材料的7s、11S球蛋白平均相对含量分别为28.95%和56.30%.变幅分别为18.40%~36.20%和47.90%~71.50%,11S/7S比值的变异幅度在1.34~3.32之间,平均值为1.97;初步筛选出α和A3缺失或稀少的特异大豆品种9份;吉林、黑龙江、辽宁和内蒙古4个地区大豆群体蛋白亚基组成及11S/7S比值存在显著差异.7S和11S组分含量问存在极显著的负相关(r=-0.2862,P<0.01).东北大豆品种贮藏蛋白7S和11S组分及其亚基相对含量存在显著变异,为大豆品质育种和豆制品加工业原料选择提供了丰富的物质基础.  相似文献   
3.
4.
选用来自黑龙江和吉林两省区的25个大豆品种(品系),进行干豆腐加工,对大豆品种原料理化指标、干豆腐品质特性指标等进行测定、分析,并对不同大豆品种的干豆腐加工适用性进行评价。结果表明:不同大豆品种理化指标及干豆腐品质指标均呈现了较大的差异。大豆品种籽粒品质指标与干豆腐品质指标之间存在复杂的相关关系,籽粒蛋白含量、水溶性蛋白含量与干豆腐品质指标存在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关系,籽粒脂肪含量、7S的含量与干豆腐品质指标呈显著或极显著负相关关系。通过基于因子分析的大豆品种加工干豆腐适用性评价,筛选出东农42、吉育204、东农48、2010-60和2003-342-24-4共5个干豆腐加工品质优良的大豆品种(品系)。  相似文献   
5.
玉米茎腐病常年处于高发状态,跃升为危害玉米生产的主要病害。本文主要对玉米茎腐病的病原、危害症状、发病机理、发病条件与病害鉴定、等级及茎腐病综合防治策略等方面进行概述与总结,从品种、管理、药剂等方面提出有效的防治措施,为防治玉米茎腐病和提高玉米产量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6.
采用同时蒸馏萃取法(SDE)提取不同凝固剂制作的豆腐中的挥发性成分,并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GC-MS)进行分离鉴定.对所鉴定出的挥发性成分进行比较,结果表明:以CaSO4为凝固剂的豆腐检测出的挥发性成分有28种;以MgCl2为凝固剂的豆腐检测出的挥发性成分有21种;以内酯为凝固剂的豆腐检测出的挥发性成分有24种....  相似文献   
7.
我国东北地区大豆品种油脂与蛋白质含量现状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黑龙江、吉林、辽宁和内蒙古4省近10年来通过审定的183个大豆品种的油脂含量、蛋白质含量及蛋脂总量进行了分析评价。结果表明,东北地区大豆品种的油脂平均含量为20.61%,蛋白质平均含量为41.54%,蛋脂总量平均值为62.16%。油脂含量以黑龙江和吉林较高,但省份间差别不大,黑龙江和吉林高油品种所占比例较大。内蒙古和辽宁的大豆品种蛋白质含量高于吉林和黑龙江,且高蛋白品种所占比例也较大,蛋脂总量也表现出相同的趋势。  相似文献   
8.
大豆组织蛋白产品品质的因子分析和综合评价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分别以32个大豆品种制得的脱脂豆粉为原料,进行挤压组织化加工,对表征产品的色泽和质地品质特性的6项指标进行测定。通过因子分析,对不同大豆品种的组织蛋白加工适用性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可将6个原始品质指标归属为4个相互独立的公因子,由各样品的综合因子得分得出,黑农48、吉育64、7607、黑农46、吉育70和绥农14等品种是加工大豆组织蛋白的优良大豆品种。  相似文献   
9.
选用来自黑龙江、吉林、辽宁及内蒙古自治区的31个大豆栽培品种进行北豆腐加工,对大豆品种原料理化指标、豆腐得率和质构特性指标进行测定、分析,并对不同大豆品种的豆腐加工适用性进行评价.结果表明:不同大豆品种间的蛋白质、脂肪、植酸及大豆球蛋白11S和7S含量有着较大差别,引起不同大豆品种制作北豆腐的得率的差异.大豆品种籽粒品质与豆腐品质指标之间的相关性表明:脂肪含量与蛋白含量、干豆腐得率与保水性、硬度与粘聚性、硬度与回复性、硬度与黏附性、表观弹性率与保水性、11S与7S、表观破断应力与保水性、11S与弹性等呈极显著或显著负相关;湿豆腐得率与综合评分、硬度与咀嚼度、弹性与咀嚼度、粘聚性与回复性、粘聚性与黏附性、粘聚性与综合评分、咀嚼度与表观弹性率、回复性与黏附性、回复性与综合评分、硬度与表观弹性率、综合评分与保水性、蛋白质与干豆腐得率以及植酸与表观弹性率等均呈极显著或显著正相关.就所选取的31个大豆品种而言,黑河49、铁丰37、东农48、辽豆21、合丰43、垦丰17、哈北46和蒙豆16更适合于北豆腐加工.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