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13篇
农作物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1篇
  2009年   4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多年来本县水稻生产一直存在因用种量不当而导致水稻亩产量降低的问题,为探求水稻生产中用种量对增加水稻产量的相关效应,并为给本县开展的“多用一斤种,增收百斤粮”示范工程提供科学依据。2006年,奉新县农业局开展了早稻用种量对比试验,现总结如下:1材料与方法试验地点设在赤岸镇沿里村沿里大塅万亩新品种展示区,供试品种为金优463。因用种量的不同本试验设有5个处理:处理1每蔸1粒谷秧苗、处理2每蔸2粒谷秧苗、处理3每蔸3粒谷秧苗、处理4每蔸4粒谷秧苗、处理5每蔸5粒谷秧苗,并以处理1为对照处理。每个处理均设3次重复,共3个组,15个小区,每…  相似文献   
2.
为了加快我县优质、高产、高效水稻新品种推广,满足我县优质米产业化工程对新、优、特水稻品种的要求,同时也为高产示范和大面积推广提供可靠依据。2003年我县农业局特将引进的9个新、优、特品种进行了品比试验,现将试验结果汇总如下:  相似文献   
3.
水稻节水灌溉技术试验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是一个水资源严重短缺的国家,人均水资源占有量排在世界第109位,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4。随着经济的发展、人口的增长、社会的进步、工业和城市用水量的激增,农业用水量占全国总用水量的比重已从80年代初的80%降到目前的65%左右。随着全球工业现代化进程进一步推进,人类对生态  相似文献   
4.
本文通过考察籼粳亚种间三系杂交稻新组合"甬优12号"在奉新县示范种植表现情况,摸索在奉新县生态条件下的粳稻栽培技术与推广模式。试种结果表明:"甬优12号"具有五大特性和优势:一是高产稳产,一般产量达650kg/667m2以上,高产田块800kg以上;二是杆壮抗倒,株型虽然高大,但抗到能力强,能经受强风大雨;三是耐肥抗衰;四是耐低温;五是米质优良。  相似文献   
5.
“金优463”是用早籼优质恢复系T0463作父本、金23A作母本杂交选育出来的早稻新组合。该组合2000年参加广西桂林早杂区试,平均每667平方米产量(单产)516千克,比对照威优402增产7.2%:2001年通过广西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2002年参加江西省早稻区试.平均单产476千克。比对照优Ⅰ402增产2.6%,居参试组合首位;2003年参加江西省早稻区试。又排名第1位;2003年在我县进行了试验示范栽培。田间表现十分出色,品比试验单产494千克,比对照金优402单产增加37千克,增产8%。表现出增产潜力大、稳产性好、米质优、适应性广等特点。  相似文献   
6.
为提高农业经济效益。增加农民收入.我站于2003年11月至2004年5月在宋埠镇三洪村搞了板田免耕稻草覆盖栽培马铃薯的试验示范,并取得了成功。每667平方米产马铃薯1925千克,按出售价平均0.25元/千克计,收入1925元.除去成本约500元,纯收入l425元:  相似文献   
7.
8.
杂合A402是江西大众种业以杂合A(新香A/江农早2号B)作母本,R402作父本杂交选配而成的感温型三系三元杂交早稻新品种。2005年11月通过江西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2006年我县引进试种,表现出高产稳产、高抗稻瘟病、抗白叶枯病,耐寒、耐肥、抗倒伏,适应性广以及稻米品质好等优点,适宜在全县范围早稻种植区种植。现将该品种的特征特性及高产栽培技术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9.
三元杂交水稻新组合杂合A402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杂合A402是江西大众种业以杂合A(新香A/江农早2号B)作母本,R402作父本杂交选配而成的感温型三系三元杂交早稻新品种。2005年11月通过江西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2006年奉新县引进试种,表现出高产稳产、高抗稻瘟病、抗白叶枯病、耐寒、耐肥、抗倒伏、稻米品质好、适应性广等优点,适宜在全县范围早稻种植区种植。  相似文献   
10.
不同氮肥运筹对人工模拟机插早稻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探讨人工模拟机插早稻的最佳氮肥运筹方案,以早稻新丰优22为材料,设置了5个氮肥运筹处理,研究了不同氮肥运筹比例对早稻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结果表明:氮肥基蘖肥与穗肥比例为7∶3处理的产量最高,达到8400 kg/hm2以上,成穗率60%以上,粒叶比接近0.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