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林业   2篇
  2篇
综合类   4篇
畜牧兽医   1篇
园艺   2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3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 毫秒
1.
天山天池二倍体棱叶蒜的开花动态及交配系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分布于新疆天山天池的二倍体棱叶蒜(Allium caeruleum)为研究对象,观察记录了开花进程,测定其花粉活力和柱头可授性,并采用去雄、套袋、人工授粉等方法对其交配系统进行检测。结果表明:(1)伞形花序平均直径为(29.07±1.17)mm,花被片天蓝色,花期6—8月;两性花,平均小花数205.67±19.88个,密集,无株芽;小花开放历经弹头、张口、吐药、展开、抱合和萎蔫等过程,历时5~7 d;小花开放进程中花药和柱头间存在空间隔离,从第1枚花药伸出至6枚花药全部脱落以及柱头伸长至萎蔫各需要2~3 d;阴天比晴天分别延长散粉以及延迟柱头萎蔫0.5~1 d。棱叶蒜具有雄蕊先熟、雌雄异熟、雌雄异位以及吸引昆虫避免自交的花部特征。(2)花药开裂散粉4 h时花粉活力最强(79.23%±1.97%的花粉具有活力),36 h后降至很低,属于短寿命花粉。(3)联苯胺—过氧化氢和MTT法检测柱头可授性;花丝、花柱等长期部分柱头开始具有可授性,花丝、花柱合拢期至花丝萎蔫期柱头可授性最强。同一朵花雄蕊和雌蕊的可育期存在部分时间重叠,防止了杂交失败。(4)单花花粉量为31 275±3 651,胚珠数6,P/O值为5 212±608;杂交指数OCI为5;无自发的自花传粉现象,不存在风媒传粉和无融合生殖;倾向于异交为主、自交可育,具备兼性异交并需要传粉媒介的混合交配系统的特征。天山天池二倍体棱叶蒜还以种子休眠、鳞芽无性繁殖的生殖补偿方式保证特殊地理环境下的种群繁衍。  相似文献   
2.
【目的】利用VIGS(TRV-mediated Virus Induced Gene Silencing)方法沉默扁桃(Amygdalus communis L.)AcCBF1基因表达,并初步探讨AcCBF1对低温条件下花药发育的调控。【方法】从‘纸皮’扁桃花药中克隆AcCBF1基因(729 bp),并设计4个不同长度(729、345、464、270 bp)的AcCBF1基因片段,连接到pTRV2载体上,构建VIGS载体,转化根瘤农杆菌GV3101,并用注射法侵染到扁桃花蕾内。对侵染的花器官低温处理,用半定量PCR和荧光定量PCR分析AcCBF1基因表达,以及对花器官表型进行初步分析。【结果】成功构建了3个AcCBF1基因沉默表达载体,pTRV2-AcCBF12和pTRV2-AcCBF14能显著沉默扁桃花药中AcCBF1的表达;低温处理后这两组处理的扁桃花瓣小且颜色浅,花芽和花药鲜重轻且小,与对照相比差异显著。【结论】AcCBF1在调控低温条件下对花器官表型指标发挥重要作用。该研究结果可为扁桃生殖期抗冻相关基因的功能验证和分子调控机制研究提供重要的参考和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掌握榆林沙区典型林地土壤微生物特征,明确地上植被对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影响。  方法  采集榆林沙区四种林分类型土壤,分析其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  结果  测序共产生有效操作分类单元(OTU)15,509个,各林分间OTU及各类多样性指数没有显著性差异。优势菌种及其丰度土层间变化较大,但林分间优势细菌种一致,丰度排名前五的分别是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酸杆菌门(Acidobacteria)、厚壁菌门(Firmicutes)和绿弯菌门(Chloroflexi);樟子松、油松林下土壤中,酸杆菌门所占比例最大、分别达到22.32%和29.02%,而在沙柳和小叶锦鸡儿林下土壤中,变形菌门又成为优势菌,比例占到27.64%和28.51%。变形菌门和放线菌门在灌木林土壤中所占比例要高于乔木。  结论  虽然各优势种丰度在林分间略有差别,但差异不显著(P < 0.05)。说明在一定区域内微生物群落结构复杂程度是受土壤本底的影响,不同季节或者土壤温度、湿度的变化对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影响在一段时间后消除,群落结构归于稳定。  相似文献   
4.
怀地黄怀地6号抗性强、耐寒性好,块根整体粗大均匀,亩产鲜地黄4 300 kg左右,适宜在河南地黄产区种植。本文作者从播前准备、播种、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适时采收和贮藏等方面阐述了怀地6号的高产栽培技术要点,为其高产栽培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5.
笔者概述了豫北地区葡萄霜霉病、黑痘病、白腐病、炭疽病等主要病害的发生特点以及绿盲蝽、透翅蛾、锈壁虱、短须螨等主要虫害的发生特点,并从农业防治、生态防控、物理防治、生物防治、安全化学防治等方面对葡萄综合防治技术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6.
冻结-高压湿热解冻对多种淀粉中支链淀粉断裂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冻结和高压湿热解冻是含淀粉面团在食品加工过程的必要工艺,在此过程中淀粉球破裂、部分支链淀粉断裂成为直链淀粉,给面团和食品的物理性状控制带来许多不可预见的结果。该文通过研究加热时间、加热温度、冷冻时间和解冻时间对糊化后的小麦、甘薯、马铃薯和玉米淀粉中直链淀粉含量的影响,间接反映支链淀粉断裂情况,结合冻结解冻前后淀粉分子量分布、链长分布、光学和电子显微镜图谱提出了冻结-解冻过程不同淀粉中支链淀粉可能断裂方式。结果表明,4种淀粉中的直链淀粉含量先升高后下降,直链淀粉含量在4种淀粉的中达到峰值的时间分别为48,48,48,72 h。光学显微照片观察表明,冻融处理会导致更多凝胶化淀粉球的破裂。对于小麦支链淀粉,冻融解冻过程支链淀粉中侧链长度为5、6、7个葡萄糖残基的侧链对应3种可能的断裂方式:2+2+1、2+2+2及2+2+2+1;对于甘薯支链淀粉,支链淀粉中侧链长度为10、11和13个葡萄糖残基的侧链对应3种可能的断裂方式:3+3+4、2+2+3+4及2+2+2+3+4;对于马铃薯支链淀粉,支链淀粉中侧链长度为5和6个葡萄糖残基的侧链对应3种可能的断裂方式:2+3、2+4、3+3;而玉米支链淀粉中,支链淀粉中侧链长度为7、8、9个葡萄糖残基的侧链对应3种可能的断裂方式:2+5,3+5,和3+3+3(其中1表示1个葡萄糖;2表示含2个葡萄糖的麦芽糖、3表示含3个葡萄糖的麦芽多糖、4表示含4个葡萄糖的麦芽多糖和5表示含5个葡萄糖的麦芽多糖)。该论文结果为培育具有冻融稳定性的淀粉种子提供一种全新的思路,即通过基因方法控制植物减少容易断裂淀粉侧链的合成。  相似文献   
7.
为了探明AcCBF1基因沉默对‘纸皮’扁桃花器官的影响,以了解CBF转录因子在扁桃花器官发育中的功能,采用病毒诱导的基因沉默(VIGS)技术,以采用农杆菌侵染方法获得的含有pTRV2-AcCBF11、pTRV2-AcCBF12、pTRV2-AcCBF13片段的扁桃AcCBF1基因沉默枝条为试验材料,以常温和低温处理后的自然生长扁桃枝条为对照,观测低温处理后花器官表型指标变化,并对单花药花粉量、花粉活力以及花粉扫描电镜指标结果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低温处理降低了对照组的单花药花粉量和花粉活力,但对花器官指标影响不显著。沉默后的AcCBF12片段和AcCBF13片段显著降低了花粉量与花粉活力,沉默花器官指标效果明显。花粉粒大小无显著变化,花粉纹饰存在一定差异。AcCBF11片段沉默效果不明显。AcCBF12片段和AcCBF13片段影响扁桃花器官表型指标的变化,如花瓣、花冠、花萼、花药、花粉形态、花粉量、花粉活力等,预测CBF转录因子可能在花器官指标发育中发挥着重要功能。  相似文献   
8.
生猪产业高质量发展是稳定生猪生产、平缓生猪价格波动和保障猪肉市场供应,从而促进产业持续健康发展的根本途径。本文基于2011—2020年分省面板数据,采用熵值法对我国生猪产业高质量发展水平进行测度,探讨中国生猪产业高质量发展现状及区域特征,运用双向固定效应模型重点分析了生猪产业高质量发展水平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2011—2020年我国生猪产业高质量发展水平整体呈缓慢波动上升趋势,并随着猪周期的出现而形成周期性波动发展;从各维度上看,我国生猪产业高质量发展水平的提升主要得益于产品安全和调控有效水平的改善;从区域层面上看,4大生猪生产区域中高质量发展水平最高的是潜力增长区,其次是约束发展区,再次是重点发展区和适度发展区,各区域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驱动因素不同;从影响因素上看,生猪养殖规模化程度、养殖技术水平及交通通达度对我国生猪产业的高质量发展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而城镇化水平和环境规制对其呈抑制作用,资源禀赋状况对我国生猪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影响不显著。基于此,本文最后探讨了促进我国生猪产业高质量发展的现实路径,以期为加快构建我国生猪产业高质量发展新格局提供有益借鉴。  相似文献   
9.
农民专业合作社在激活农业生产、带动农村发展、维护农民权益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以云南省57家合作社为例,基于胜任力模型构建农民专业合作社理事长胜任力的评价指标,从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及核心素养3个维度进行分析评价。结果表明:被调查合作社中94.7%的理事长胜任力评分能够达到良好以上水平,从事经营管理的时间长短及从事农业生产的收入高低对理事长胜任力的表现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0.
文章针对三明市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后完善森林生态补偿机制进行系统梳理,结合实地调研对三明市森林生态补偿机制和现行制度政策进行成效和影响分析,在此基础上,为完善该项制度提出具体的对策建议,以期为进一步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提供政策和制度保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