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0篇
农学   1篇
综合类   5篇
  2011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5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介绍了中稻无盘旱育免耕抛秧栽培技术,主要包括品种选择与种子处理、适期播种与培育壮秧、选地整地、科学抛秧、肥水管理、病虫草害防治等内容,以期为采用该技术的种植户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从基础工作入手,考察新组合的丰产性和适应性,筛选出适合本地区种植的优质高产杂交双晚籼稻组合.  相似文献   
3.
介绍了宠物蚕饲养技术,包括饲养前准备工作、饲养环境条件要求及技术处理、饲养注意事项等内容,以期为中小学生饲养宠物蚕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4.
以染色体工程方法培育小麦新品种“成电麦1号”基因组DNA为模板,用小麦种子醇溶蛋白保守引物进行PCR扩增。扩增产物经克隆测序,获得978-1310 bp的6个序列(CD-1、CD-9、CD-11、CD-12、CD-17和CD-21),其中3个序列(CD-1、CD-12、CD-17)编码284~301个氨基酸的α-醇溶蛋白基因,所编码的氨基酸序列在多聚谷氨酰胺区和重复区出现较大差异,在编码序列的半胱氨酸的数量和位置上,CD-1和CD-12序列具有特殊性。与乳糜泻(celiac disease)病人毒性抗原相关序列的比对结果表明CD-12不具有Glia-α20表位,而CD-1和CD-17序列只具有Glia-α9,Glia-α20的抗原序列。根据已发表的小麦A、B或D染色体组的α-醇溶蛋白基因的序列建立系统树,发现所克隆的“成电麦1号”α-醇溶蛋白基因序列具有特殊性,说明染色体工程方法培育的小麦新品种具有较大的种子蛋白基因变异,这些基因对小麦品质育种的作用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5.
早稻收割后喷施克无踪除草灭茬免耕栽培双季晚稻,省工、省力,省时、省钱,有利于抢季节栽插,是近年来广泛应用的一种节本增效栽培模式.2002年在有关公司的支持与资助下,我们在水稻免耕栽培有一定基础的姜圩、红庙村,通过技术培训、印发资料、组织观摩、免费供药等办法进行了示范种植.落实示范户23户,面积近6.7hm2,辐射带动面积13.3hm2,取得了节本增收的良好效果.介绍了喷施克无踪的双季晚稻免耕技术要点和应用效果,指出了目前有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乙草胺是一种理想的芽前土壤处理剂,对禾本科和小粒阔叶种子杂草防效高,在推荐用量范围内使用于直播田,不会对出苗造成多大影响,但施药后若遇暴雨会降低出苗率.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