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综合类   5篇
农作物   1篇
园艺   1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化肥零增长 呼吁肥料产业链革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正化肥是农业持续发展的物质保证,是粮食安全的基础,合理施用关乎农业生产和环境可持续发展。目前中国的化肥生产和施用总量都居于世界首位,但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我国化肥单位面积投入高、农户用量变异大、肥料利用效率低、产品结构不合理、农产品质量低、环境污染严重的特征比较突出。随着2015年国家启动化肥减施增效行动,全国肥料发展进入了全新阶段。当下应全面认  相似文献   
2.
3.
为提高小麦群体诊断效率,研究利用图像识别替代人工抽样计数的可行性。分别以智能手机、无人机获取小麦冠层图像以及人工抽样计数方法,于2016—2017年,在山东阳信县105个规模不同的小麦地块,对苗期、冬前、返青期和拔节期4个时期小麦茎糵数进行诊断。结果表明,4个生育时期采用智能手机图像识别诊断小麦茎蘖数,与人工抽样计数相关性强弱依次为冬前(R~2=0.900,P0.001 0)拔节期(R~2=0.240,P0.001 0)返青期(R~2=0.130,P0.001 0)苗期(R~2=0.010,P0.290 0);3个生育时期采用无人机图像识别诊断小麦茎蘖数,与人工抽样计数相关性强弱依次为冬前(R~2=0.760,P0.001 0)返青期(R~2=0.320,P0.010 0)苗期(R~2=0.005,P0.880 0)。从诊断效率而言,人工抽样计数单位耗时约100.0 min/hm~2,智能手机图像识别单位耗时约5 min/hm~2,无人机图像识别单位耗时约为1.5 min/hm~2。说明在冬前—拔节期借助智能手机采集图像替代茎蘖数人工抽样计数并估测小麦群体大小的方法是可行的,尤其是冬前估测效果较好。对于大面积种植的麦田,以无人机为工具在冬前、返青期识别图像,可以作为小麦群体诊断工具。  相似文献   
4.
为了解鲁西北地区麦田春季追肥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在乐陵、阳信2个典型的农业县开展调查。结果表明,乐陵和阳信绝大多数农户施氮、施磷过量。其中乐陵地区过量施氮的农户达49.3%,过量施磷的农户达42.3%;阳信地区过量施氮的农户高达57.6%,过量施磷的农户达74.6%。此外,大多数农户钾肥施用不当。可见,当前农户在肥料施用上还较粗放,过量施肥问题普遍存在,农技推广部门应进一步加强科学施肥知识宣传和推广力度,提高农户科学施肥水平。  相似文献   
5.
准确诊断小麦群体大小并及时采取针对性管理措施是实现小麦高产优质的关键因素之一。现有的群体诊断方法(如样点调查法、高光谱遥感、机器视觉、茎秆生物力学等)都存在费时费力、设备昂贵等特点,仅限于科学研究。本文探索应用一款手机应用程序(Canopeo),通过快速检测小麦冠层覆盖度反映小麦群体。在16个实验地块和71个农户地块中与样点调查法的决定系数达0.812和0.403,表明该方法可用于小麦返青期及以前的群体快速诊断。  相似文献   
6.
为解决知识信息缺乏对小麦绿色生产技术应用的限制,探索基于手机短信的新型农业技术服务方式对小农户绿色生产技术应用的影响,在充分了解地区生产现状的基础上,结合已有研究形成了小麦全生育期绿色技术规程,并将针对知识制约的关键技术环节编辑成10条农业短信,根据农户地块土壤、苗情、病虫草害诊断结果,于2017-2019年对山东省滨州市阳信县的55户农户进行为期两年的针对性技术服务,在每个生育时期田间操作管理前的3~15 d发送技术指导短信,并以入户调研和田间调查的方式评价了农户短信查收情况、田间管理情况及产量。结果表明,手机短信服务延续性有助于更好地实现短信技术的传播,短信的收到率从2018年的72.4%增加到2019年的92.2%。短信服务提高了农户绝大多数环节的操作科学性,2018年和2019年查看短信的农户科学管理比例分别为52.6%和62.3%,比未查看短信的农户科学管理比例高5.2%和2.6%,但短信服务不能改变那些受到生产设施制约的操作环节,如播后镇压技术因缺乏镇压工具而无法实施等。操作科学性的提高能显著提高产量,查看所有短信的农户冬小麦产量比不查看短信的农户平均增产11.2%和11.6%。由此说明通过手机短信能够进行农业技术的传播,并且利用手机短信进行农业技术服务的方式能够指导农户进行科学管理,实现冬小麦增产。  相似文献   
7.
农化服务信息化的现状及问题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随着农业信息化的发展,信息化技术正在改变传统农化服务的方式和模式。探究各农化服务信息化平台发展现状和发展趋势,是提高农化服务质量和实现科学施肥的重要途径。【方法】在总结美国、日本农化服务信息化发展历程和现状的前提下,选择当前我国不同服务主体建设的农化服务平台分析农化服务面临的困难和问题,并着重分析了企业农化服务平台的农化服务信息化内容、模式和用户体验。【结果】我国农化服务信息化发展仍处于起步阶段,仅仅依靠政府平台进行公共服务困难较大,而市场化机制中企业平台仍偏重于产品,技术服务仅作为附加属性;产前、产中、产后全链条的服务体系尚未建立;服务主体之间协作不足,未形成合力;商业机制处于摸索阶段,无成熟模式。【结论】目前农化服务信息化进入了瓶颈期,市场机制发展缓慢使得农化服务类新型创业和投资主体信心不够,政府应发挥组织协调作用,做好大数据建设、基础性服务系统建设、农户培训等工作,同时引导服务主体加强协作、深化各专项职能;企业在开展线上农资产品销售时应重视线下的配套服务,既要加强服务人员的专业技能、创新用户体验激励办法,也要发展大数据为基础的人工智能工具开发,提高服务质量。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