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篇
  免费   0篇
农学   1篇
综合类   11篇
农作物   1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3 毫秒
1.
马铃薯是集粮食、蔬桨、饲料和工业原料于一身的优势作物。四川马铃薯常年种植面积450万亩(1亩=1/15公顷.下同),总产原粮100万吨左右.居水稻、小麦、玉米、红苕等粮食作物之后.排第五位。在当前农业和粮食生产发展的新时期.针对四川马铃薯产业发展的主要问题,采取相应的对策促进四川马铃薯产业发展.对于增加粮食产量和确保粮食安全.提高种植效益和加工效益.增强四川马铃薯产业市场竞争力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
在近年油菜新品种、新技术示范推广工作中,我们总结完善了一套"两高双低"优质油菜保优栽培技术和"两高双低"优质油菜高产栽培技术,既实现了优质品种向优质商品的转变,又实现了优质与高产的统.现将该技术介绍如下,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一、技术背景针对四川盆地油-稻和麦-稻两种稻田主导种植制度和一季中稻"前期低温、后期阴雨寡照"的生态限制因素和农村劳动力大量转移,以及杂交中稻品质较差等问题,筛选优质、高产、抗倒、抗病的杂交稻品种,  相似文献   
4.
青贮玉米作为畜牧业的重要优质饲料来源,被誉为“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中的新锐”。作为农业和畜牧业大省的四川,加快青贮玉米产业发展步伐,具有极其重要的战略作用和现实意义。现将近年四川青贮玉米产业发展的主要实践与几点启示介绍如下,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青贮饲用玉米(以下简称青贮玉米)是指将果穗和茎叶均作为青贮饲用的玉米品种。青贮玉米品种分为多蘖再生青贮专用型玉米品种和粮饲兼用型青贮玉米品种,前者是选用分蘖再生力强、茎秆粗壮、高产优质的品种(如墨西哥玉米品种)  相似文献   
6.
杂交中稻定抛高产高效栽培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技术背景中国引进抛秧栽培技术以来,使农民从弯腰屈背的艰辛中解放了出来。但传统"满天星"抛秧,因秧苗分布不匀会导致产量不稳定或减产。水稻定抛栽培技术是四川农业大学和四川省农技推广总站等单位的科技人员在成功创新并推广免耕高留茬抛秧技术基础上,  相似文献   
7.
不同育秧方式的秧苗素质及免耕抛栽效果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田间试验比较了4种育秧方式的秧苗素质以及免耕抛栽效果。结果表明,无盘旱育有利于提高出苗率和成秧率,提高秧苗素质,延长秧龄弹性,从省工省力和节本增效出发,采用无盘旱育替代塑盘旱育是今后水稻抛秧育秧方式发展的主要趋势;4种育秧方式产量水平均较高,但苗床免少耕+旱育保姆秧苗素质好,根系带土量大,发根力强,抛栽后易于物理立苗和生理立苗,本田早生快发,既省工节本,又增产增效,是在试验条件下效果最好的一种育秧方式;苗床免少耕+旱育保姆+纱窗垫底秧苗起秧方便、植伤轻、发根力强,但根系带土少,免耕抛栽后部分秧苗立苗困难,对产量有一定影响,有待探索完善。  相似文献   
8.
通过田间试验比较了4种育秧方式的秧苗素质以及免耕抛栽效果。结果表明,无盘旱育有利于提高出苗率和成秧率,提高秧苗素质,延长秧龄弹性,从省工省力和节本增效出发,无盘旱育是今后水稻抛秧育秧方式发展的主要趋势;苗床免少耕+旱育保姆秧苗素质好,根系带土量大,发根力强,抛栽后易于物理立苗和生理立苗,本田早生快发,既省工节本,又增产增效,是试验条件下效果最好的一种育秧方式;苗床免少耕+旱育保姆+纱窗垫底秧苗起秧方便、植伤轻、发根力强,但根系带土少,免耕抛栽后部分秧苗立苗困难,对产量有一定影响,有待探索完善。  相似文献   
9.
青贮玉米作为畜牧业的重要优质饲料来源,被誉为"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中的新锐".作为农业和畜牧业大省的四川,加快青贮玉米产业发展步伐,具有极其重要的战略作用和现实意义.现将近年四川青贮玉米产业发展的主要实践与几点启示介绍如下,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一、技术背景 由于麦(油)茬稻存在季节紧、秧龄期长、用水集中等突出问题,因此,争取秧苗早栽是夺取水稻高产的重要技术环节。常规技术需要先翻耕,后灌水整田,再栽秧。而通过稻田免耕,既免去了翻耕过程,节约生产性投入,还能够提早水稻移栽时期。然而,水稻免耕栽培存在着栽插困难、草害严重、土壤板结、后期早衰和易倒伏等问题,制约了该技术的推广。为此,课题组研制了简易撬窝机具,集成了免耕撬窝移栽技术,使免耕栽培水稻成为农民广泛采用的高效生产技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