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4篇
  2011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1.
夏斌  刘保春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5):15456+15478-15456,15478
采用Landsat-5 TM(1988、1995、1998年)与Landsat-7 ETM(2002年)遥感影像数据,将遥感影像数据、土地利用图和DEM等数据统一到同一坐标系和投影下,在ArcView软件环境下,将所有数据统一栅格化为30 m×30 m的GRID数据。通过Fragstats软件计算景观格局指数,选用研究区平均面积、斑块密度、景观分离度、边界密度、形状指数、分维数、聚集度、多样性、均匀度指数,对不同时期的土地利用景观格局及演变进行分析,揭示珠江口两岸景观格局的时空变化的差异化。  相似文献   
2.
选择1年生构树Broussonetia lpyrifera苗移植到6种不同岩性土体上培育1年(2年生苗).分析苗木生长效应,结果表明,构树苗木在不同岩性土体上其高、地径生长都产生差异.在白云质石灰岩和石英砂岩土体上生长最好,年净生长量超过164cm和17mm,其后依次为第四纪红色黏土、变余砂页岩、紫色砂页岩,在煤系砂页岩土体上生长最差,年净生长量仅为46cm和6.39mm.构树苗木年生长动态呈"慢-快-慢"的趋势,移栽后160~199d生长速度最快.不同岩性土体构树苗木含水量不同,分别为43.63%~57.26%.白云质石灰岩生物量最大,为420g,其后依次是石英砂岩为371g、第四纪红色黏土为179g、紫色砂页岩为170g、变余砂页岩为160g、煤系砂页岩为80g.  相似文献   
3.
1988~2006年东莞市建设用地时空演变研究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保春 《湖北农业科学》2011,(23):4828-4830
在GIS技术的支持下,对东莞市建设用地空间格局演变进行了定量分析。结果表明,在城市扩张压力下,建设用地是研究区变化最为活跃的用地类型,1988~2006年间一直保持持续增加的势头,增加了59 090 hm2,远远超过其他任何一种土地利用类型,这说明在城市土地利用动态变化中,建设用地的变化速度在整个城市的扩张中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王晓  夏斌  方元  谢学宁  刘保春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22):10601-10602
利用1988—2004年耕地及相关的统计和普查数据,应用主成分分析法诊断影响耕地动态变化的主要驱动因子,揭示了耕地变化的人文驱动机制。在此基础上,应用多元回归分析法分析耕地与驱动因子之间的综合定量规律。分析耕地的驱动机制,对今后合理利用耕地资源、控制耕地进一步减少、保持耕地动态平衡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