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综合类   5篇
农作物   1篇
园艺   1篇
  2022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目的】对比大豆Pre-miRNAs候选内参基因和传统内参基因的表达稳定性,筛选出适合盐、碱胁迫条件下RT-qPCR分析的最稳定内参基因。【方法】选用了6个保守的Pre-miRNAs基因和4个常规的内参基因作为候选内参基因,通过RT-qPCR的方法,利用GeNorm和NormFinder软件,评价了10个候选内参基因在大豆盐、碱胁迫条件下的稳定性。【结果】大豆盐胁迫下,叶中表达最稳定的基因组合是Pre-miR166和Pre-miR172,表达最稳定的单一基因是FboX;根中表达最稳定的基因组合是Act11和EF1A,表达最稳定的单一基因是Act11。大豆碱胁迫下,叶中表达最稳定的基因组合是Pre-miR393和Pre-miR172,表达最稳定的单一基因是Pre-miR393;根中表达最稳定的基因组合是Act11和60S,表达最稳定的单一基因是Pre-miR172。【结论】大豆Pre-miRNAs可以与传统内参基因一样作为内参定量目的基因。  相似文献   
2.
干旱、高盐、低温对植物的生长和发育有重要的影响。植物通过生理、细胞或分子信号转导响应环境胁迫,整个过程伴随着相关转录因子和顺式作用元件的参与。本文阐述了植物胁迫诱导转录因子DREB/CBF的作用机制,并对该转录因子在抗逆方面的应用也予以描述。  相似文献   
3.
随着现代生物技术的发展,天然启动子已不能满足对基因进行精细调控的需求。人工合成启动子是指人为的设计合成一段能够满足实践需求的启动子序列。人工合成启动子能够调节基因的表达水平,使基因的表达达到最佳水平。文章综述了人工合成启动子的研究现状,讨论了人工合成启动子在工业生产、基因治疗、植物抗逆及病原体检测方面的应用,展望了人工合成启动子未来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4.
西洋参各部位皂苷成分的HPLC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索氏技术提取样品液,HPLC法测定西洋参中6种主要单体皂苷Rg1、Re、Rb1、Rc、Rb2、Rd的含量。比较分析西洋参各部位总皂苷及单体皂苷的含量差异。色谱条件:Hypersil-C18柱(4.6 mm×250 mm,5μm),水和乙腈梯度洗脱,流速1.0 mL/min,柱温35℃,检测波长203 nm,进样量20μl。在选定的色谱条件下,各单体皂苷在其浓度范围内线性关系较好。测定结果表明,西洋参各部位皂苷成分的含量存在一定差异。该方法分析人参皂苷成分简捷有效。适用于西洋参不同样品材料的人参皂苷含量分析。  相似文献   
5.
以西洋参播种苗切断儿为外植体,由发根农杆菌R1601诱导发状根,通过器官发生途径建立高频再生体系,建立西洋参悟性快速繁殖体系。结果表明:诱导西洋参发根脱分化成愈伤组织的最佳培养基为:MS+2,4-D 2.0mg/L+KT 0.5mg/L诱导不定芽增殖和分化的培养基为MS+KT 0.2mg/L+IBA 0.5mg/L诱导生根的培养基为1/2MS+GA3 5.0mg/L+IBA0.5mg/L+NAA 2.0mg/L。  相似文献   
6.
【目的】通过分析大豆中候选内参基因的稳定性,筛选大豆干旱胁迫处理条件下适合成熟miRNA、前体miRNA及靶基因mRNA荧光定量PCR的内参基因。【方法】以干旱胁迫处理后的大豆根和叶片为材料,选择了5个成熟miRNAs和5个传统的看家基因作为候选内参基因,利用GeNorm和NormFinder程序对10个候选内参基因的稳定性进行评价。【结果】在干旱胁迫下,大豆根、叶片中,成熟miRNA定量最合适的单个内参基因分别为miR156a、miR167a,最合适的内参基因组合分别为miR1520d与miR156a、miR1520d与miR167a。前体miRNA和靶基因mRNA定量最合适的单个内参基因分别为Fbox、Act11,最合适的内参基因组合分别为Act11与Fbox、Act11与EF1A。【结论】筛选出大豆干旱胁迫条件下成熟miRNA、前体miRNA及其对应靶基因mRNA的荧光定量PCR的内参基因,最稳定内参基因数目为2个。  相似文献   
7.
在田间种植大豆过程中,杂草对其产量影响很大,因此培育抗除草剂大豆新品种至关重要。在大豆中成功克隆了莽草酸途径关键酶基因GmEPSPS1,并分析了其进化关系及蛋白结构。荧光定量结果显示,在大豆不同组织中,GmEPSPS1基因在叶片中的相对表达量最高;并且大豆幼苗在草甘膦胁迫处理下,GmEPSPS1基因的表达呈现应激性升高,在植物体损伤后又表达下降。在大豆发状根中过表达GmEPSPS1基因发现,在草甘膦胁迫处理下,可导致发状根中莽草酸积累程度降低,且叶片中叶绿素含量提高,说明过表达GmEPSPS1基因可削弱草甘膦导致的杀伤作用,提高植物对草甘膦的耐受性。这为培育抗除草剂大豆新品系提供了候选基因。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