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10篇
园艺   4篇
  2013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 毫秒
1.
<正>1.整地做畦。选土层深厚、疏松肥沃、易排水,远离工业污染地。坡度15度以上荒山、荒地宜早整地,深翻挖。清除灌木杂草、树根石块。按山地走向整1米宽长不限的畦面。15度以下地块提前一耕一耙,经冬季土壤风化有利葛苗生长。做  相似文献   
2.
利用玉米芯栽培猴头菇成本低,效益高.菌渣还田、养猪、养鱼,是综合利用玉米芯好出路. 1.玉米芯配方①玉米芯78%、麸皮20%、石膏1%、磷肥0.5%、石灰0.5%.②玉米芯83%、麸皮15%、石膏1%、磷肥0.5%、石灰0.5%.③玉米芯88%、豆饼粉或石膏11%、磷肥0.5%、石灰0.5%.配方中麸皮不能超过20%,否则提高成本,且只长光头菇易分枝.石灰量不能超过0.5%,否则不发菌或发菌慢.严禁使用多菌灵,否则会导致完全不发菌,菌袋成批报废.  相似文献   
3.
秀珍菇外形美观、口感鲜美脆嫩。反季节周年栽培秀珍菇,能够在高温季节出菇弥补食用菌淡季市场供给,从而获得更高效益。1.原料配方。①棉子壳30%、木屑15%、玉米芯30%、麸皮20%、玉米粉2.5%、石膏1%、石灰1.5%,水与料的比例为1:1-3。②杏鲍菇废料20%、木屑47.5%、棉子壳20%、麸皮10%、石灰1.5%、石膏1%,水料比为1:1.2。③阔叶木屑78%、麸皮20%、石灰2%,  相似文献   
4.
刘代宽 《食用菌》2003,25(1):37-37
近两年平菇经济效益逐渐下滑 ,如何提高平菇经济效益 ,笔者摸索 2年 ,现将栽培技术介绍如下 :1 原料准备 选无霉变稻草、玉米秆用 15mm直径筛眼粉碎 ,稻草、玉米秆不要粉的太粗太细。配方 1:稻草 4 0 % ,玉米秆 4 0 % ,玉米粉 8% ,麸皮 8% ,石灰粉 2 % ,石膏粉 1% ,磷肥1%。配方 2 :稻草 30 % ,玉米秆 30 % ,棉壳 30 % ,玉米粉 4 % ,麸皮 4 % ,石灰粉 2 %。含水量 6 0 % ,即 1kg干料加水 1.2kg ,拌均建堆发酵 ,料堆不少于 15 0kg用木棍在料面每隔 30cm打通气孔 ,测料温达 6 0℃以上保持 2 4小时 ,趁热装袋灭菌。用2 3cm× 4 3…  相似文献   
5.
平菇皖东超群菌株是作者1994年野生驯化而成,经华东菇农二年大面积栽培试验证明其具10大优良性状:广温菇乳白色;转潮快间隔5~8d(天);抗杂性特强;高抗CO2大棚地道栽培专用种;丛生或叠生,耐运输;适料广,抗病;老菇产区轮作首选菇种;菇体特大型;耐低温,产量和菇质高于传统品种;菌丝浓白、粗壮,对毛霉、根霉、绿霉杂菌覆盖吞噬力强。栽培要点如下。1菌株特征菌丝洁白浓密,生长旺盛,爬壁力、抗杂菌能力特强,出菇温度0-32℃,菇体乳白色,叠生,耐运。棉壳袋栽单丛一般2-6kg,阳畦单丛最大可达30kg,柄短、味美,菌盖最大直…  相似文献   
6.
刘代宽 《食用菌》2002,24(6):31
笔者在教学推广食用菌中 ,按传统常规制作试管母种成功率较低 ,经多次试验用木耳原基制母种成功率达 95 %。黄背木耳、黑木耳代料生产时做套圈出耳 ,耳基一形成就如乒乓球大小的原基。组织分离前选一最好的木耳原基取下放入接种箱内 ,勿用酒精消毒 ,用手术刀片轻轻削去外表层再切成 0 .5 m m左右大的耳基片 ,用接种针接入试管内常规培养黄背木耳及黑木耳组织分离$安徽宽大菌业研究所@刘代宽  相似文献   
7.
利用玉米芯栽培猴头菇成本低,效益高。菌渣还田、养猪、养鱼,是综合利用玉米芯好出路。  相似文献   
8.
秀珍菇口感鲜美脆嫩,出菇季节又逢高温:正值食用菌淡季,反季节栽培出菇售价高效益好,栽培原料广适宜城乡反季节栽培. 1 原料配方因地适宜选原料①棉子壳30%,木屑15%,玉米芯30%,麸皮20%,玉米粉2.5%,石膏1%,石灰1.5,水1:1.3.②玉米芯62.5%,木屑15%,麸皮15%,石灰2.5%,水1:1.6.③工厂化栽培金针菇废料20%,棉子壳30%,玉米芯28.5%,麸皮18%,石灰1.5%,石膏1%,水1:1.2.④杏鲍菇废料20%,木屑47.5%,棉子壳20%,麸皮10%,石灰1.5%,石膏1%,水1:1.2.⑤阔叶木屑78%,麸皮20%,石灰2%,水1:1.2.  相似文献   
9.
<正> 马尾松、黑松,易染松线虫病,许多林场砍伐后,合理利甩残留在山上的松树蔸栽植药用菌茯苓,变废为宝。现将栽培茯苓的关键技术介绍如下: 茯苓寄生于马尾松或黑松树根部,呈扁球形,不规则球形。一般在正常情况下,直径为15—20厘米的松树蔸,6个月产鲜茯苓17~20千克。  相似文献   
10.
<正> 近几年盐渍出口鲜食平菇不断增加,种植平菇越来越多。许多菇农舍近资源远求高价棉子壳,而且在实际常规栽培中,由于菌种多次转接,菌种老化,栽培料配方不合理等原因一般袋栽转化率只能保持120%~150%左右。为减少生产成本,我厂经多年研究推广,利用农村最常见的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