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3篇
林业   1篇
农学   2篇
基础科学   1篇
综合类   4篇
农作物   3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3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2篇
  2003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保护性耕作对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1前言保护耕地就是保护生态环境,同时也是保护人类自身。实施保护性耕作技术对改善生态环境、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保护性耕作技术在松山区进行了三年,经过对试验区内不同技术模式下土壤理化性质进行了动态观测和分析,整理了部分数据,试图为保护性耕作这项先进的农业耕作技术,在实践中不断规范化、制度化以及为周边地区的推广应用,提供一些土壤学方面的参数和理论依据。2实验区地理位置及自然条件试验区地处赤峰市东南部,松山区五三镇境内,属燕山丘陵区。气候特征为半干旱大陆性季风气候,年降雨量在380mm左右,主要集中在7、…  相似文献   
2.
晚松,桤木,秃杉,福建柏引种试验简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晚松(Pinus Serotina)晚松原产美国,我场自1990年春从武功山林场引进苗木500株进多行造林引种试验,年终调查成活率达100%,当年抽高平均64cm。翌年春购进晚松种子进行育苗,因种子较小,发芽率高,其播种量控制在0.75kg/亩左右,苗木生长粗壮,当年造林成活率平均99%,迄今,我场共营造晚松林2500多亩,其幼林  相似文献   
3.
为研究氮肥和密度对油菜产量及经济效益的影响,进行了田间试验,设置了3个施氮水平分别为240kg/hm2,320kg/hm2和400kg/hm2,3个密度水平,分别为65万株/hm2,75万株/hm2和85万株/hm2,比较氮肥和密度对油菜产量和经济效益的影响.结果表明,氮肥和密度对产量存在显著影响,在同一密度处理下,随...  相似文献   
4.
[目的]对甘蓝型油菜花期和生育期QTL进行定位,为精细定位和克隆早花基因及开展分子标记辅助早熟油菜品种选育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极早熟甘蓝型油菜G28、甘蓝型油菜H008及以二者为亲本构建的175个F1DH株系为材料,利用甘蓝型油菜60K SNP芯片分型技术绘制高密度遗传连锁图谱,并采用完备复合区间作图法对2016─2017年度丽江和临沧2个生长环境下甘蓝型油菜的花期(FT)和生育期(MT)田间调查数据进行QTL扫描分析.[结果]F1DH株系花期与生育期具有较明显的超亲现象,表明双亲材料控制花期和生育期的位点不同.F1DH株系在丽江生长环境下花期与生育期相关系数为0.63,在临沧生长环境下二者相关系数为0.79,即花期与生育期呈较高的正相关.利用SNP芯片构建的高密度遗传连锁图谱共包含19条连锁群,7601个SNPs位点,总长3838.2 cM.在丽江和临沧2个生长环境下共检测到6个花期QTL和5个生育期QTL,分布于A02、A07、C02、C03、C06、C07和C09连锁群上,可分别解释2.96%~17.40%和4.98%~11.82%的遗传变异.花期QTL qFTA02-1和qFTC03-2在2生长个环境下均可检测到,加性效应值相反,其中qFTA02-1具有最高的LOD值(20.43)、贡献率(17.40%)和加性效应值(3.27 d),且与生育期QTL qMTA02-1置信区间重叠,是最主要的花期主效QTL;qFTC03-2为次要的花期主效QTL.在qFTA02-1置信区间内发现2个拟南芥花期调控关键基因FLC和FY的油菜同源基因拷贝BnaA02g00370D和BnaA02g01670D.[结论]花期主效QTL qFTA02-1和qFTC03-2可用于分子标记辅助选育早熟油菜品种.BnaA02g00370D和BnaA02g01670D可能为qFTA02-1置信区间内控制甘蓝型油菜花期性状的目标基因.  相似文献   
5.
贺斌  刘亚俊 《种子科技》2018,(3):113-114
油菜"三精"高产栽培技术的集成创新及示范应用,是临沧市农科所在广泛调研油菜生产中存在问题的基础上,在相关项目支持下,经过省市区共同研发、相关县区农技推广部门共同参与技术论证集成创新的一项实用技术成果。该技术适应性强、生产示范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6.
为探索‘云油杂12号’在临沧产区适宜的种植密度和肥料用量,集成临沧生态条件下的油菜高产栽培技术,采用L9(34)正交设计方案,设7. 5、11. 25、15. 0万株/hm23个密度水平,207. 0、310. 5、414. 0 kg/hm23个氮肥水平,36. 0、72. 0、108. 0 kg/hm23个磷肥水平,76. 5、114. 75、153. 0 kg/hm23个钾肥水平,共9个处理,分析种植密度和肥料配比对油菜主要农艺性状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油菜的株高和分枝部位随着种植密度和肥料用量的增加而增高;主花序长随着种植密度和肥料用量的增加而减小。在低密度高肥力下(密度7. 5万株/hm2,氮磷钾施肥总量高于603. 0 kg/hm2),单株有效角果数的极值显著大于高密度中等肥力(密度15. 0万株/hm2,氮磷钾施肥总量低于461. 25 kg/hm2)条件的极值。但低密度高肥力和高密度中等肥力条件对每角粒数、千粒重和单株产量的影响不显著。本试验油菜产量最高的组合是A2B3C2D2,因此在临沧移栽油菜产区,建议每公顷种植11. 25万株,氮用量在414. 0 kg,磷用量在72. 0 kg,钾用量在114. 75 kg为宜。  相似文献   
7.
为研究氮肥和密度对油菜产量及经济效益的影响,设置3个施氮水平分别为240 kg/hm2,320 kg/hm2和400 kg/hm2, 3个密度,分别为65万株/hm2,75万株/hm2和85万株/hm2,比较氮肥和密度对油菜产量和经济效益的影响,结果表明,氮肥和密度对产量存在显著影响,在同一密度处理下,随氮肥用量的增加,产量均呈先升高后降低的变化趋势,在低氮和高氮处理下,油菜产量随密度的增加呈逐渐增加的变化趋势,在中处理下,呈先升高后降低的变化趋势,N2D2处理油菜产量最高,经济效益最佳,是较为合理的种植模式。  相似文献   
8.
为研究在低纬度高海拔地区不同木薯间差异和发掘高产高效木薯品种,本试验对13份木薯品种进行了鲜薯产量和经济效益的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品种的木薯鲜薯产量和经济效益都不同,其中SC124的鲜薯产量(43 217.39 kg/hm~2)和经济效益(25 930.43元/hm~2)都是供试样品中最高的。试验结果为进一步推广高产高效木薯品种提供有利材料,并为木薯资源开发提供方法和手段。  相似文献   
9.
影响甘蓝型油菜每角粒数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培育高角粒数的油菜品种,研究每角粒数种子(或胚珠)败育对每角果粒数的影响,选取36份双单倍体(DH)材料,采用自然开放和强制自交、杂交、辅助人工授粉等4种处理方式,分别调查各处理中初花时胚珠数和成熟风干角果中正常成熟籽粒和败育种子的数量与形态变化,探寻种子(或胚珠)败育发生原因。结果发现:材料的初始胚珠数为23.05~36.15个,差异极显著。种子成熟后,每角粒数为平均16.80;胚珠数与每角粒数间的相关系数为0.77**;各材料每角粒数占初始胚珠数的百分比为平均56.19%,近44.00%的胚珠在种子发育过程中会发生败育;胚珠数与每角粒数呈正相关;败育是导致每角粒数减少的主要原因。不同材料胚珠数不同,胚珠数与材料基因型有关,败育比率也与材料基因型有关。根据胚珠的直径可将败育类型划分为3种:a类型(直径小于0.1mm)、b类型(直径0.1~1.0mm)、c类型(胚败育)。3种败育类型在36个参试材料和4种试验处理中均有发生,前两种类型败育是胚珠(或种子)败育的主要类型,平均发生概率分别为19.34%和7.91%,胚败育发生概率较低,仅为1.54%。胚珠(或种子)败育现象普遍存在于甘蓝型油菜种子发育过程中,原因可能与花粉和柱头发育、花粉与柱头识别、受精以及胚初期发育异常相关;胚败育可能与胚发育停滞有关。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根肿病爆发式蔓延,对十字花科作物生产造成了严重威胁,以油菜为例,据不完全统计至2022年底全国发病已超133万公顷。培育抗病品种是阻止根肿病快速蔓延最经济有效的方式,而目前使用的抗性位点只有PbBa8.1和CRb,面对不同地区复杂多样的根肿菌和随时产生的新的变异类型,需要不断更新抗性种质资源。本研究通过接菌鉴定筛选了14份抗根肿病大白菜,根据已有的抗性位点相关标记鉴定发现DG117、ZS105、SG01、SR06、JQ07五份大白菜中不含CRb位点,且抗性强于华双5R/华油杂5R;含有CRb位点的KL02对Pb XM(新民菌)的抗性表现强于现有材料409R,可能含有新的优异抗性位点。以上材料可作为新的根肿病抗性资源应用于甘蓝型油菜的抗根肿病新品种选育,为现有抗性资源做出补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