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9篇
农学   2篇
综合类   1篇
农作物   11篇
畜牧兽医   1篇
植物保护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CIMMYT玉米自交系与群体鉴定初报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CIMMYT玉米自交系和群体在我国亚热带低海拔低纬度地区(南宁)和寒温带高纬度地区(公主岭)种植鉴定结果认为,首先是玉米光周期敏感性主要表现在雌、雄穗能否正常分化,其次是雌雄穗分化时间长短,表现在株高、穗位和空秆率,雌穗比雄穗对光照更敏感,穗位比株高更敏感.种质对光照敏感性热带>亚热带种质>热带高原种质。  相似文献   
2.
东北春玉米区热带种质利用研究   总被引:3,自引:3,他引:3  
种质基础狭窄,是当前玉米育种徘徊不前的主要因素.热带玉米种质具有许多温带种质所不具备的优良性状,是拓宽遗传基础的优良素材.但有关热带种质利用利弊的量化研究甚少.本文以热带和温带种质及其F1代为试材,对比分析了苗期净同化量,茎秆品质性状,叶绿素含量,灌浆速率等性状.结果表明,(1)热带种质有利于苗期繁茂,提高前期光能利用率;(2)热带种质能够明显改进温带种质的茎秆质量;(3)热带种质可改良灌浆后期叶绿素含量,有利于提高产量和品质;(4)热带种质和温带种质杂交,灌浆速率优势明显.  相似文献   
3.
4.
玉米热带种导入育种素材研究简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5.
玉米抗茎腐病育种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玉米高产栽培中影响产量的重要因素是品种的根茎品质。而根茎品质中除了本身的形态特征外最重要的是对茎腐病的抗性。玉米茎腐病是一种致病菌种众多,土壤传染的病害。发病组织表现在茎秆,主要侵染途径则经由根部,故亦有通称为根茎腐病或茎基腐病。国内黄河流域玉米产区乳熟期发病时往往伴随整株突发性失水枯死症状,故又称为青枯病。世界玉米产区茎腐病均有发生,产量损失一般10%左右,最高可达30~50%。  相似文献   
6.
7.
玉米花粉扩散频率及距离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卢宗志  江晓东  张明 《玉米科学》2012,20(2):149-152
利用紫色玉米紫糯18作为花粉供体,常规玉米吉单35作为花粉受体,通过模拟玉米花粉扩散实验,研究玉米外源基因向周围环境遗传漂流的频率和距离。结果表明,玉米花粉的扩散频率和距离与供、受体花粉的数量、花粉活力持续的时间及玉米散粉时的气象条件有直接关系。不同玉米品种花粉产量不同,紫糯18的单株花粉平均产量干重为3.251 5 g,吉单35为2.207 3 g。花粉的存活时间与空气湿度和温度有关,湿度高,气温低,花粉易存活。当基因的漂流阈值为1%时,供体与受体隔离距离应在45 m;当基因漂流阈值为0.1%时,隔离距离应为300 m。鉴于转基因玉米的特殊性,建议将0.1%作为转基因玉米基因漂流的管理阈值。  相似文献   
8.
吉林省利用热带亚热带玉米种质的概况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文概括总结了80年代以来引入、利用热带亚热带玉米种质的现状和进展,并对今后工作提出建议,低纬度玉米种质引入高纬度后,因生态环境不同导致性状发生变化,但不同材料、不同性状间差别较大。其中穗位的温光反应敏感程度大于株高,雌穗分化比雄穗敏感;热带种质的利用,因温光反应程度的不同,应分别采用直接、间接等方法加以利用.  相似文献   
9.
李景安  冯芬芬 《玉米科学》1994,2(4):076-078
3yc─1型玉米根茬拔出测力仪、3yJ—1型玉米茎秆硬度计研究报告李景安,冯芬芬(吉林省农科院综合所,公主岭136100)(吉林省农科院玉米所)1研究目的和意义科学技术的进步,促进了育种工作的发展。对育种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从仅重视影响单产的某些因...  相似文献   
10.
玉米大斑病Ht1A基因回交转育和生产利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Ht1A为抗源,不同大斑病(Helminthosporium turcicum pass.)抗性玉米自交系为轮回亲本,用回交方法转育成Ht1近等位基因同型系,以中感自交系配制成不同基因型的杂交组合,并从病斑数、病斑面积和产孢量三个方面研究单基因抗性在生产上的利用可能性。结果表明,中感自交系转入Ht1A基因后,其杂交组合的病斑数目并未减少,而病斑面积及其单位面积产孢量均表现显著减少,证实Ht1A单基因抗性对控制病菌孢量和延缓大斑病害流行有一定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