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9篇
  2014年   3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4篇
  200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47A系以金23B为母本,B51为父本杂交,取株型、外观品质好的低世代单株与东B11A连续回交转育而成的东乡野生稻细胞质雄性不育系,于2014年8月通过江西省品种审定委员会组织的现场鉴定。该不育系农艺性状优良、不育性稳定、异交率高、配合力强、抗性较好,所配组合生长势旺、丰产性好,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2.
冯小玲 《吉林农业》2011,(5):212+214-212,214
在麦-玉-薯耕制下,忠县新生镇农业服务中心2008-2009年度通过在甘薯栽培上采用小麦秸秆还土甘薯垄作免耕高产栽培技术试验示范,摸索出了最佳的栽培方式,2010年在全县大面积推广,平均亩产鲜薯1452kg,比常规栽植亩增288kg,增产率达24.7%,亩增效115元左右。实践证明,此项技术是一项能够取得良好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的简单适用技术,值得大面积推广。  相似文献   
3.
不同施肥处理对优质杂交油菜产量及相关经济性状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阐明了不同施肥处理对优质杂交油菜赣油杂3号产量及相关经济性状的影响,为优质杂交油菜的合理施肥提供依据。结果表明,NPKB施肥处理,赣油杂3号产量最高,较对照增产187.7%;NPK处理比对照增产165.7%;NKB处理比对照增产151.4%;NPB处理比对照增产125.7%;PKB处理比对照增产25.7%。氮磷钾硼施用量充足,杂交油菜产量相应提高,氮素对产量影响最大,钾素、磷素次之,缺硼对杂交油菜产量影响也较大;说明氮磷钾硼肥缺一不可。各施肥处理能不同程度地提高油菜生物学产量,特别是NKB施肥处理能大幅度提高油菜干物质重。  相似文献   
4.
东野新质源籼型杂交晚稻东优13具有高产稳产,适应性广,穗大粒多,生长势旺,抗病、抗倒性强等特点。2005年经江西省农作物品种委员会审定。介绍了合理安排播差期、搭好高产苗架、合理密植、合理施肥、科学管水、病虫害防治等高产制种技术。  相似文献   
5.
龚芝国  冯小玲 《农技服务》2012,29(5):561+566
为了探讨精制有机肥对秋马铃薯生长及产量的影响,进行了精制有机肥在秋马铃薯上的田间肥效试验。结果表明:施用精制有机肥作底肥的处理,马铃薯叶片着色均匀,长势坚挺,被虫危害的缺刻和虫洞减少,晚疫病的危害也较轻;块茎光滑、整齐度好,商品性佳;块茎四周的土壤疏松,产量增加。  相似文献   
6.
本文研究棕紫泥土施用不同的氮磷钾对玉米产量的影响。根据对各处理性状分析,氮肥对果穗分化长度、行数分化、行粒数、百粒重的影响最大,磷钾较小,同时缺氮空秆较多,肥料对秃尖的影响不大。根据回归模型得出的最高最佳施肥量N、P2O2、K2O分别为21kg/亩、9kg/亩、9kg/亩,产量达492.89kg/亩。  相似文献   
7.
两系杂交油菜赣两优3号轻简化高效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周贱根  邹乐萍  冯小玲  吴平 《农技服务》2011,28(11):1546-1546
从品种特性、栽培管理及采收等方面对杂交油菜赣两优3号高效栽培技术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8.
配方施肥提高肥料利用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冯小玲 《吉林农业》2011,(5):169+172-169,172
配方施肥能提高肥料利用率,利用我县2006至2010年相关试验数据得出,水稻配方施肥比常规施肥提高肥料利用率3.89%,其中N提高6.5%、P2O5提高12.33%。玉米配方施肥比常规施肥提高肥料利用率21.45%,其中N提高16.87%、P2O5提高20.93%。配方施肥的优越性在生产中得以凸显。  相似文献   
9.
[目的]对江西省2009~2013年审定的140个水稻品种的产量、品质和抗病性进行分析.[方法]将2009 ~2013年通过江西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的品种(不包含审定的不育系)进行综合分析和按年份进行纵向分析,另将品种分为早稻、一季稻、晚稻,常规品种和杂交品种,杂交品种又分为两系和三系杂交品种进行分析.[结果]审定品种以三系品种为主,两系品种产量比三系品种略显优势,但优质率却低于三系品种.审定品种产量比对照平均增产3.0%,米质达国标3级优质米以上的品种占52.1%,对稻瘟病基本上均为高感.[结论]该研究可为江西省水稻品种的选育、推广和应用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