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5篇
畜牧兽医   3篇
园艺   9篇
  2013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秦红李是从国外李品种幸运(Fortune)实生苗中选育出的优良新品种。果实圆形至长圆形,平均单果质量125g,最大果质量215g,果面鲜红至玫瑰红,果肉淡黄色,贮藏后紫红色。肉质松脆,汁多,味甜,有香气,纤维少而细,品质佳,无苦涩味,可溶性固形物15% ̄16%。果实7月中下旬果实成熟,果实生育期110d左右。较抗细菌性穿孔病,无裂果或落果现象,丰产性强,耐贮运。  相似文献   
2.
本文对关中灌区“吨粮田”、“双千田”(简称“两田”)开发及中低产田改造,从概念,特征,目标,措施,效益等方面进行了辩证分析,提出了彼此间的共性与个性特征,揭示了三者之间的相互关系,认为该地区属于中产地区,多数农田仍不具备“两田”开发的基本条件,从该区农业综合发展的战略角度考虑,应以中低产田改造为重点,积极为“两田”开发创造条件,在此基础上,加强“两田”开发的示范与推广,使三者有机的结合起来,促进该  相似文献   
3.
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我国一些科研单位先后选育出一批李品种,如奎丰、绥棱红、龙园秋李等,这些品种抗寒性强,成熟期各异,大大延长了李果的市场供应期,但缺点是普遍表现果个偏小,产量低,品质差,到90年代,一直没有形成规模化栽培。90年代末期许多大专院校、科研单位相继引进国外六七十年代培育的品种,如黑宝石、黑琥珀、澳大利亚14号、大石早生、大石中生等,国外李栽培在一些地方初具规模,表现果型较大、肉质硬、耐运输,缺点是果皮厚、果皮酸涩,大多呈黑色或蓝色,不符合我国人民的消费习惯。近年来法国、意大利、美国等国培育出了一批红色李品种,如好运、红美丽、拓荒者等,果实色泽艳丽,品质佳,适于鲜食,已引起世界各国的普遍重视。为了丰富李品种资源。缩小我国与国.外李品种之间的差距,我们开展了李品种选育工作,旨在选育红色、优质、丰产的李品种,推动我国李产业的发展。现将秦红李的选育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4.
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我国先后选育出一批李品种,如奎丰、绥棱红、龙园秋李等,这些品种抗寒性强,成熟期各异,延长了李果的市场供应期,但缺点是普遍表现果个偏小,产量低,品质差,到90年代,一直没有形成规模化栽培.90年代末期相继引进国外60~70年代培育的品种,如黑宝石、黑琥珀、澳大利亚14号、大石早生、大石中生等,在一些地方初具规模,这些品种表现果型较大、肉质硬、耐运输,缺点是果皮厚、果皮酸涩,大多呈黑或蓝色,不符合我国人民的消费习惯.近年来法国、意大利、美国等国培育出了一批红色李品种,如好运、红美丽、拓荒者等,果实色泽艳丽,品质佳,适于鲜食,已引起普遍重视.为了丰富李品种资源,缩小我国与国外李品种间的差距,我们开展了李品种选育工作,旨在选育红色、优质、丰产的李品种,推动我国李产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5.
针对我国李品种果个偏小、产量低、品质差,引进品种虽果个较大、肉质硬、耐运输,但果皮厚、果皮酸涩,大多呈黑色或蓝色等问题,笔者开展了欧洲李品种的引进、筛选工作。1988年从意大利一商业种植园引进接穗,品种名称不详,1989年高接换头,1991年定植苗木,1993年结果。经过3年的观察和果实性状鉴定,1995年初选优系,1996年分别在陕西关中地区以黑宝石和大石早生为对照进行区试,经过对果实经济性状、适应性和抗逆性等的系统观察,2001年复选出新品系,2005年12月通过陕西省林木品种审定委员会品种认定,命名为红喜梅。  相似文献   
6.
7.
绿色无公害苹果六大生产原则与关键控制技术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我国是世界上苹果生产最多的国家 ,2 0 0 2年苹果总产量 2 31 8万 t,占世界苹果总产量的38.2 % ,但每年出口量不足总产量的 2 % ,仅占全世界苹果总出口量的 3.3%。陕西渭北旱原是我国苹果最佳优生区 ,现有苹果面积 31万 hm2 ,该地自然生态条件优越 ,气温冷凉 ,昼夜温差大 ,土层深厚 ,质地疏松 ,环境污染少 ,具备生产优质果品得天独厚的优越自然条件。但由于果园管理水平普遍偏低 ,农药化肥使用不当 ,树体结构混乱等 ,造成平均单产不高 ,优质果率仅在 2 0 %左右 ,达出口高档果率不足 5 % ,加之市场竞争激烈 ,苹果产业的持续高效发展受到严重…  相似文献   
8.
在渭北黄土高原旱地进行矮化苹果不同定植时期与方式试验研究表明 ,旱原地区改落叶后和萌芽前为早秋 ( 9~ 1 0月 )带叶定植 ,平均单株再生延长新根总量比落叶后、春季和不带叶定植分别高出 8.1倍、5 .4倍、0 .5倍 ,平均单株总生长量分别为落叶后、春季和不带叶定植的 3.2倍、2 .8倍、0 .8倍 ,干径年增长率分别为 2倍、1 .4倍、0 .4倍 ,而且无发病株 ;定植后两年树冠扩展快 ,单株平均总枝量为落叶后、春季和不带叶定植的 8.3倍、3.5倍、0 .7倍 ,第 3年开花株率分别为 30 .2倍、9倍、0 .9倍 ,有利于幼树加速生长 ,提早成形 ,为早果丰产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9.
我国苹果产业向优势区域集中的战略思考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通过分析国内外苹果生产布局的发展趋势和变化特点,探讨了促进我国苹果产业向优势区域集中的必要性及战略意义。提出苹果产业向优势区域集中是市场经济条件下实现苹果商品化生产的基本要求,是现代农业发展的必然趋势,有利于提高苹果的"专业化"、"标准化"生产水平和"产业化"经营水平,是提升中国苹果国际市场竞争力的必然选择和现实需要。  相似文献   
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