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2篇
畜牧兽医   9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13年   6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本试验通过研究铜与枯草芽孢杆菌协同对产蛋期种鹅空肠组织发育和微生物菌群结构的作用,探索在产蛋期种鹅日粮中添加枯草芽孢杆菌条件下铜的添加量。选择46周龄体况相近的产蛋期种鹅120只,随机分为6组,每组4个重复,每个重复5只(1公4母),采用2×3因子随机试验设计,枯草芽孢杆菌为125、250 mg/kg 2个添加水平,铜为2、4、6 mg/kg 3个添加水平。Ⅰ~Ⅲ组的铜添加水平为2、4、6 mg/kg,BS添加水平为125mg/kg,Ⅳ~Ⅵ组的铜添加水平为2、4、6mg/kg,BS添加水平为250mg/kg。试验期70 d。对种鹅空肠绒毛高度、隐窝深度进行测定,计算绒隐比;对种鹅盲肠微生物进行16S rDNA多样性检测。结果表明:铜与枯草芽孢杆菌协同对产蛋期种鹅的产蛋率、料蛋比及日采食量影响不显著,对空肠绒毛高度影响显著(P<0.05),对空肠隐窝深度、绒隐比影响极显著(P<0.01)。对样品Alpha多样性进行分析,试验样品的OTU统计覆盖率深度指数值Coverage,Ⅰ~Ⅵ组均大于0.999,表明试验样本中物种被测出的概率极高,样本结果代表了样本中微生物的真实情况。铜与...  相似文献   
2.
试验旨在研究饲粮表观代谢能水平对1~14日龄三穗鸭生长性能的影响,以估测三穗鸭的表观代谢能需要量.采用单因子完全随机试验设计,选取336只健康1日龄雄性三穗鸭,随机分为6个处理,每个处理7个重复,每个重复8只鸭.采用玉米-豆粕型基础饲粮,表观代谢能水平分别为10.92、11.38、11.80、12.26、12.68、1...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野大麦盐胁迫rbcS基因的克隆及序列分析。[方法]以盐胁迫下的野大麦幼嫩叶片为试材,根据GenBank中小麦和大麦rbcS基因核酸序列的同源性设计引物,对野大麦基因组DNA进行PCR扩增、回收、连接、转化及测序。[结果]在野大麦的基因组中克隆了2个大小不同的rbcS基因序列rbcS1和rbcS2,长度分别为1252和908bp。rbcS1和rbcS2均由2个外显子和1个内含子组成,外显子长度相等,编码序列为525bp,同源性为96%,编码174个氨基酸;rbcS1和rbcS2内含子大小不同,分别为448和107bp。[结论]该研究为进一步探讨rbcS基因在野大麦耐盐机制中的分子机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4.
风味是影响肉品食用口感好坏的一个重要因素,包括肉的滋味和香味2方面。肉品风味的产生与肉品中大量的风味前体物有直接的关系,风味前体物包括水溶性风味前体物和脂类。本文总结了鸭肉风味前体物的种类和来源,并结合风味物质的产生机理阐述了目前有关鸭肉特异性风味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5.
[目的]对野大麦盐胁迫rbcS基因进行克隆及序列分析。[方法]以盐胁迫下的野大麦幼嫩叶片为试材,根据GenBank中小麦和大麦rbcS基因核酸序列的同源性设计引物,对野大麦基因组DNA进行PCR扩增、回收、连接、转化及测序。[结果]在野大麦的基因组中克隆了2个大小不同的rbcS基因序列rbcS1和rbcS2,长度分别为1252和908bp。rbcS1和rbcS2均由2个外显子和1个内含子组成,外显子长度相等,编码序列为525bp,同源性为96%,编码174个氨基酸;rbcS1和rbcS2内含子大小不同,分别为448和107bp。[结论]为进一步探讨rbcS基因在野大麦耐盐机制中的分子机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6.
7.
本实验旨在分离、鉴定北京鸭尾脂腺中挥发性风味物质.为北京鸭的食品加工提供理论参考。利用吹扫捕集-气相色谱-质谱法分离鉴定尾脂腺熟化前后的挥发性物质组成.尾脂腺的熟化条件为:90℃水浴锅中铝箔袋密封煮制30min。结果在未熟化样品中鉴定出61种化合物,其中醛类5种,酮类2种,烃类14种,醇类12种,酸类4种,含硫含氮化合物15种,酯类6种,醚类2种,酸酐1种;熟化之后检测出39种,其中醛类4种,烃类11种,醇类6种,酯类4种,酸类3种.含硫含氮化合物8种,醚类1种,酸酐1种,其他1种。比较分析发现尾脂腺中所有的化合物均在鸭肉的风味研究中有所报道.因此可推断尾脂腺对于鸭肉的整体风味具有一定的强化作用。  相似文献   
8.
实验利用吹扫捕集-气相色谱-质谱法检测分析北京鸭胸腺熟化前后的挥发性物质组成。结果在未熟化样品中检测出40种化合物,其中醛类4种,酸类6种,酯类8种,烷烃类7种,醇类9种,含硫含氮化合物6种;熟化之后检测出37种,其中醛类6种,酮类3种,酸类1种,烷烃类8种,醇类8种,含硫含氮化合物9种,酯类1种,其他1种。并推断甲基肼和己醛可能赋予鸭肉特殊风味。  相似文献   
9.
尾脂腺作为禽类特有的一种专门合成油脂的全浆分泌腺,其分泌物的化学组成主要包括:脂类、脂肪族单酯类、挥发性和半挥发性化合物,如醛类、醇类等.除此之外,尾脂腺还具有许多重要的生物学功能,如赋予羽毛防水性、增加羽毛柔顺性以及信息素的产生等.本文就尾脂腺的组织结构、分泌物及其生物学功能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0.
鸭肉的风味及其形成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风味是影响肉品食用口感好坏的一个重要因素,包括肉的滋味和香味2方面.肉品风味的产生与肉品中大量的风味前体物有直接的关系,风味前体物包括水溶性风味前体物和脂类.本文总结了鸭肉风味前体物的种类和来源,并结合风味物质的产生机理阐述了目前有关鸭肉特异性风味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