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1篇
林业   5篇
综合类   3篇
植物保护   1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3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3 毫秒
1
1.
大叶冬青叶抗肿瘤活性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MTT法对大叶冬青叶不同提取物和挥发油抗肿瘤活性的测定表明,大叶冬青提取物具有一定的抗肿瘤活性.其中老叶乙醇提取物和鲜叶挥发油抗肿瘤活性最高,老叶乙醇提取物对胃癌细胞株SGC-7901的抑制率为62.40%,鲜叶挥发油对肺癌细胞株NCI-H460抑制率为93.33%.进一步实验表明大叶冬青挥发油对NCIH460(肺癌)细胞的IC50为42.86μg/mL.研究结果为大叶冬青叶保健、药用产品的开发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
侧柏挥发油成分及抗肿瘤活性的研究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下载免费PDF全文
用Alamar blue法对提取的侧柏叶、种皮及种子挥发油进行了抗人肺癌细胞实验,结果表明侧柏叶、种皮和种子挥发油对肺癌细胞NCI-H460有明显抑制率,分别为86.24%、47.80%和97.73%.其中以叶挥发油和种子挥发油最高.采用气-质联用法对侧柏叶、种皮和种子挥发油的化学成分进行了研究,其含有的挥发物质种类侧柏叶、种皮和种子分别为8, 31和21个成分,其挥发油成分也不尽相同,侧柏叶含量最高的是α,α,4,8-四甲基-3,7环癸二烯-1-甲醇和雪松醇分别占总挥发油的27.213%和26.193%, 种皮和种子挥发油中含量最高的都是雪松醇,分别占总挥发油的28.277%和26.919%.其中,对侧柏叶挥发油4 ℃低温下重结晶得到的雪松醇进行了鉴定,纯度达97.06%,对雪松醇抗人肺癌细胞实验结果是雪松醇对人肺癌细胞NCI-H460半致死浓度为44.98 μg·mL-1.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深山含笑叶挥发油的化学成分,进行体外抑菌是固体试验和抗肿瘤试验研究。[方法]深山含笑鲜叶经过水蒸汽蒸馏得1种淡黄色精油,采用气-质联用法对深山含笑水提物的化学成分进行了研究,用杯碟法和AlamarBlue法进行生物活性研究。[结果]经毛细管色谱分析分离,共确认出其中34种成分,所鉴定出化学成分的质量占总量的90.10%以上,应用色谱峰面积归一法分析各成分的质量分数,其主要化学成分是莰烯(10.030%)、(-)-β-蒎烯(8.826%)、柠檬油(7.935%)、丁子香烯(12.457%);并发现其化学成分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有较强的抑制作用,对大肠杆菌、红酵母无明显作用。在浓度为100μg/ml对肺癌细胞有较强的抑制作用,抑制率为98.91%±7.90%。[结论]该研究为深山含笑作为优良生态保健树种和药源研究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4.
拟除虫菊酯具有高效,治虫广谱,用量少,有残效,低残留等特点,是一类比较理想的杀虫剂。主要品种有二氯苯醚菊酯、氯氰菊酯和溴氰菊酯等。它们都是取代环丙烷羧酸酯类化合物,结构复杂,生产成本高。Ohno等(1974)以α-取代苯乙酸代替环丙烷羧酸制备酯类,结构比较简单,易于合成。1978年日本住友公司工业化生产(R,S)-2-(4-氯苯基)-3-甲基丁酸—(R,S)-α-氰基-3-苯氧苄酯化合物,已在世界上广泛使用。我们于1976年冬开始研究取代苯乙酸酯型拟除虫菊酯中,发现(R,S)-2-(4-氯苯基)-3-甲基丁酸-间-苯氧基苄酯简称多虫畏,杀虫效果良好,而结构进一步简化,更易  相似文献   
5.
对银杏内生镰刀菌G I115的生长和产孢条件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银杏内生镰刀菌(Fusariumsp.)G I115在20~37℃下均能生长,最适生长温度为26~28℃,4℃时不能生长。该菌能适应较宽的pH范围,pH为5.5~10.5时生长较好,最适生长pH值为8.5,pH值7.5~10.5产孢较多。完全黑暗、连续日光灯照射、黑暗与日光灯照射交替培养,对菌落生长影响不显著,日光灯照射对产孢有较明显的抑制作用,紫外光处理对菌落生长和产孢有明显的抑制作用。菌丝生长的最佳碳源为蔗糖,最佳氮源为硝酸钠和硝酸钾,铵态氮对菌丝生长有一定抑制作用,但却能促进产孢,该菌不能很好的利用有机氮。  相似文献   
6.
采用水蒸气蒸馏法(SD)提取光叶拟单性木兰叶片中的挥发油,用气相色谱-质谱(GC-MS)联用技术分析挥发油的成分,鉴定出34个化合物。其主要成分为1R-α-蒎烯(7.432%)、香桧烯(13.516%)、β-松节烯(7.615%)、间-甲基异丙基苯(7.21%)、桉油醇(7.139%)、松油-4-醇(5.004%)、β-石竹烯(5.577%)、β-荜澄茄烯(4.435%)。体外抑菌和抗肿瘤实验表明,光叶拟单性木兰挥发物质对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红酵母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对人非小细胞肺癌(NCI-H460)、胃腺癌(SGC-7901)有较强的抑制作用,当挥发油质量浓度为50μg.mL-1时,抑制率分别达到83.24%、72.26%。  相似文献   
7.
杜英叶挥发油化学成分的GC-MS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气-质联用法对杜英叶挥发油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经毛细管色谱分析,共确认出其中的38种成分,所鉴定出化学成分的质量占总量的98.712%。应用色谱峰面积归一法分析各成分的质量分数,含量较高的物质有:α-谷甾醇(15.406%)、沸波醇(14.322%)、α-香树素(13.461%)、3,15,16,21,22,28-六羟基-12-齐墩果烯(11.793%)、3,7,11,15-四甲基-2-十六-烯-1-醇(9.538%)、3-羟基-5,7-雄甾二烯-17-酮(4.519%)等。  相似文献   
8.
采用溶剂提取和柱色谱分离等方法, 对杉木根皮的化学成分进行分离和纯化. 从杉木根皮中分离、鉴定了6个化合物, 根据化合物的理化常数和波谱数据鉴定其结构, 分别为:二十八烷醇(Ⅰ)、邻苯二甲酸二丁酯(Ⅱ)、邻苯二甲酸二异丁酯(Ⅲ)、β-谷甾醇(Ⅳ)、β-胡萝卜苷(Ⅴ)和山奈酚(Ⅵ);6个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9.
利用响应面法优化石榴籽油中石榴酸超声提取工艺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石榴酸含量为考察指标,探讨了时间、温度、频率、液料比等单因子对石榴酸提取率的影响,在单因子试验的基础上,进行3因素3水平的Box-Behnken中心组合试验设计,响应面(RSM)试验利用GC-MS作为检测手段,以石榴酸含量为响应值来优化超声提取石榴酸提取条件.确定了石榴酸超声提取的最佳条件为:温度45℃、时间55 min,频率90 kHz,提取效率为72.93%.超声提取法与常规溶剂提取法的对比试验结果表明,采用超声提取工艺提取石榴籽油中的石榴酸,提取率优于常规提取方法.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