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篇
  免费   2篇
林业   2篇
  12篇
综合类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1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
黄蔷藏和黄护是陕北林区两种野生的优良绿化和观赏灌木。黄著蔽花名,黄色艳丽,春天开花较迟.花期长,是~种重要的晚春花卉树种;黄护在秋天叶子呈红色,十分美丽。故此由陕北黄龙引种到关中,以期增加两个绿化和观赏树种,发挥它们在园林上的作用。1自然条件概况引种地在关中杨陵.海拔SOOm以下。年平均气温12.gC,l月平均气温一l.4C.7月平均气温26‘ZC,极端最高气温42℃,极端最低气温一18.7C).>Ic℃积温4143C。早霜始于11月上旬,晚霜终于3月下旬,无霜期228天,年日照2196h,年降水量667mm,土壤为红油主。原产地黄龙县…  相似文献   
3.
黄土丘陵区干早年份较常见,春旱尤为严重。在这一地区造林的成效,首先取决于水分条件。在干早年份造林,采取以下技术措施:水平阶和大型鱼鳞坑整地、中耕除草、利用就地坑穴蓄水和浇少量水,地膜覆盖等,可以提高造林的成活率,有利树木的生长。  相似文献   
4.
在半干旱黄土丘陵区,模仿自然界存在的稀树灌丛、灌丛和稀树草地等植被类型,人工营造稀树灌木林、灌木混交林和混草林,取得了较好的造林效果。由于这些人工群落的适应力强,能保持较长时间的稳定性与生产力,可以广泛推广。营造技术关键在于掌握林木密度与牧草生长年限。  相似文献   
5.
穿龙薯蓣引种栽培试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穿龙薯蓣(DioscureaNippoica)采用根茎繁殖,在陕西关中和陕北林区经种生长良好,能正常开花结实,其产量与年龄,密度和施肥关系密切,以生长3a收获为宜;在关中3a生一般产量为16.5t/hm^2陕北林区为11.7t/hm^2;在关中适宜密度为15株/m^2,陕北为25株/m^2;为获得高产需多施有机肥,尤以在基肥中混施磷效果为佳。  相似文献   
6.
试验表明,在干旱的黄土丘陵区采用覆盖造林技术,覆盖物选用普通农用塑料薄膜和草类,覆盖塑料薄膜与对照相比,成活率提高幅度分别为2%~17%和17.1%~32%;覆草提高成活率的幅度低于覆膜。试验结果还表明,覆盖不仅能显著促进当年苗木的生长,而且也能促进幼林的生长,其原因主要是提高了林地的土壤水分。  相似文献   
7.
胡枝子是美国国立科学院薪炭林小组确认的热带高原地区最适宜的薪炭林树种之一。近年来,它曾作为南朝鲜重要的薪炭林造林树种,在解决农村生活用能中发挥了作用(平均每年每公顷可产柴5吨),并使其成为蜂蜜产国,因而受到了国际上的注目,被誉为“奇迹般的植物”。在我国,胡枝子早在四川被作为绿肥而加以利用。近年来,湖北也开始种植。在吉林、辽宁、山西等地的石质山区有较大面积的天然分布和人工林,是一种生长快、产量高,而且有很高  相似文献   
8.
9.
通过刺槐、沙棘、二色胡枝子、柠条和毛条等灌木树种造林密度的试验,在干旱和半干早地区,刺槐林(1×1)米的密度,5年内可丰产并提早发挥水土保持效益;雨水正常,此密度的丰产期更长。沙棘林以(1×1)和(1×1.5) 米的密度较适宜。二色胡枝子林以(0.3×1)米的密度,4年生以前可以,第5年要视降水情况;(1×1)米的密度可以继续发展。柠条分枝多,造林以(0.5×1.5)米的密度较适宜。毛条分枝少,(条播×1.5)米的密度比(0.5×1.5)米的密度产量高,生长也好。  相似文献   
10.
沙打旺(Astragalus adsurgens)人工草地通常生长数年后即自然衰退。由于沙打旺具有强烈的土壤干燥化作用,在衰退草地上播种深根性豆科牧草生长不良;而播种的浅根禾本科牧草则生长正常,这就为衰退后草地的特续发展提供了人工更新草种,并为在不宜农作的土地上建立永久人工草地打下了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