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3篇
植物保护   3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1.
某冶炼厂周边农田土壤重金属复合污染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通过实地采样调查和室内样品分析,研究了蓝田冶炼厂周边农田土壤重金属含量空间分布特征.并运甩地积累指数法对该区土壤重金属污染水平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该区农田土壤已受到了不同程度的重金属污染,水平方向上,距冶炼厂100m处的表层土壤污染最重,Pb、Zn、Cu、Cd含量均严重超标,分别为国家土壤环境质量二级标准的3.833、0.630、2.510、36.349倍.随着距离的增大,重金属含量大体都呈现出先上升、后下降最后趋于稳定的分布状况;剖面土壤中,重金属含量从表层到深层递减,0-35cm范围各层含量变化幅度较大,35cm以下基本上趋于稳定.从地积累指数来看,表层土壤和剖面土壤各样点的主要污染因子为Pb和Cd,Pb为中-强度污染,Zn和Cu为中等程度的污染,Cd已达到强-极严重污染程度.  相似文献   
2.
蓝田冶炼厂周边农田土壤重金属复合污染分析评价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为了解粗铅冶炼活动对周边土壤的污染情况,防止重金属再污染和修复改良已污染土壤,对蓝田冶炼厂周边农田土壤中重金属含量的空间分布规律进行初步分析,并运用单项污染指数法和内梅罗综合污染指数法对该区重金属污染水平进行评价.结果表明:水平方向上,距冶炼厂100 m处的表层土壤中Pb、Zn、Cu、Cd四种重金属的含量最高,分别达1 341.693、188.877、251.015、21.810 mg/kg,依次为国家土壤环境质量二级标准的3.833、0.630、2.510、36.349倍.随着距离的增大,重金属含量大体都呈现出先上升、后下降最后趋于稳定的分布状况;剖面土壤中,重金属含量从表层到深层递减,0~35 cm范围各层含量变化幅度较大,35 cm以下基本上趋于稳定.从综合污染指数来看,表层土壤和剖面土壤各样点的综合污染指数均远大于3,说明该区农田土壤已处于重度复合污染状态.  相似文献   
3.
内蒙古粮食和耕地变化的动态分析及趋势预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运用耕地压力指数模型分析了内蒙古1978年以来耕地压力的变化规律,并结合SPSS软件,对其未来耕地压力的变化趋势进行回归分析.研究结果显示:1978-2006年,内蒙古耕地面积、粮食产量和人均占有量都有所增加,耕地压力指数呈现明显降低的趋势;但未来近十年内,耕地压力指数会增大,到2017年,耕地压力指数将达到1,之后耕地压力指数进一步增大,遭遇耕地危机,严重影响粮食生产的发展.提出了减轻耕地压力以确保粮食安全的措施.  相似文献   
4.
陕西省农业水资源安全阈值空间差异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陕西省各市粮食安全生产为基础,探讨陕西省各市农业生产所需水资源的最低标准。以小麦、玉米、稻谷、豆类及肉、蛋、奶等主要农产品为研究对象,从陕西省人均年消费标准入手,计算全省各市粮食安全条件下的农业水资源最低需求标准,即为农业水资源安全阈值。结果表明,陕西省农业水资源处于不安全状态。运用GIS方法对陕西省各市农业水资源安全阈值与水资源总量的比值进行分析,得出:陕西仅陕南地区及榆林市比值小于1,农业水资源处于安全状态;其余各市农业水资源相对匮乏,其中关中地区的铜川、渭南、宝鸡最为严重,比值远远大于1,当地水资源远远不能满足农业安全生产需要。  相似文献   
5.
陕西省农业水资源安全阈值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小麦、玉米、稻谷和豆类4种粮食作物为研究对象,从陕西省人均粮食标准入手,推算全省粮食总需求量,再根据陕西省各类粮食作物需水量和粮食作物的雨水有效利用量,最终得到全省粮食安全条件下的农业水资源最低标准,即陕西省的农业水资源安全阈值为68.63×108m3。根据陕西省多年的实际灌溉用水量可以得出陕西省农业水资源处于不安全状态,即为实际灌溉用水量低于农业水资源安全阈值。陕西省要保证粮食安全就必须加大节水农业的发展及提高雨水资源的有效利用量。  相似文献   
6.
山西省城镇化区域发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城镇化不平衡指数概念,利用山西省11个市的统计数据,分析了2006年山西省城镇化水平的空间差异程度,阐述了1997~2006年间山西省城镇化不平衡指数变动趋势。研究结果表明:各市城镇化水平的差异主要由客观自然条件和产业发展模式引起,城镇化水平与各地的经济发展水平总体上相适应;10年间山西省除相对于工业总产值的城镇化不平衡指数略有上升外,相对于其它指标的城镇化不平衡指数都呈现下降趋势,不平衡性有所缓和。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