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6篇
农作物   17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6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本文以高邮市为例,通过对种植大户、家庭农场和以农民为主体的公司等规模生产经营主体调查、种植规模、仓储能力、经验问题进行分析,针对土地流转、专业化服务提出 相应措施。  相似文献   
2.
如何适应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升农业种植效益,对农业的未来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以扬州市马棚湾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开展“水稻—绿肥”轮作模式为研究对象,调查2017、2018年传统稻麦两熟种植模式生产成本、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等进行比较,分析表明在一定条件下,发展“水稻—绿肥”轮作模式具有效益较高、保护生态环境优势,可以为今后进一步扩大发展该模式提供借鉴经验。  相似文献   
3.
施氮量与氮肥运筹对扬辐麦4号小麦产量及生理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扬辐麦4号小麦具有高产、稳产性能,属穗粒重兼顾型品种。施氮量在0~330 kg/hm2范围内,随着施氮量的增加,其产量呈现先升高后下降趋势。其中施氮量为240 kg/hm2,氮肥运筹为5∶1∶2∶2处理时,籽粒产量最高,可达7 543.5 kg/hm2。  相似文献   
4.
对高产小麦品种重要农艺质量与生产能力进行总结与分析,可为小麦高产超高产技术研究提供参考。对6个小麦高产品种进行调查,结果发现:产量超过600 kg/667 m~2的小麦品种,其穗数均大于30万/667 m~2,6个小麦高产品种平均穗粒数达47.5粒/穗,平均千粒质量达41.5 g;6个高产品种的株高变幅为70.2~93.4 cm,平均为79.9 cm;穗长、倒1节间长、倒2节间长、倒3节间长、倒4节间长、倒5节间长在株高组成中分别占11.4%、36.1%、23.1%、14.7%、9.4%、5.3%;同时发现,6个高产小麦品种同一植株的各项株高构成指数趋近于"黄金分割"值——0.618 0。  相似文献   
5.
稻米产业是高邮农业优势主导产业。高邮市优质食味稻产业在种植品种推广、生产技术普及、专业化服务、品牌化创建等方面的发展已取得一定成效,但随着稻米市场竞争加剧,高邮优质食味稻米也面临生产主体规模、标准化生产推行等方面的问题。为此,笔者从加大优质食味稻主体品种推广力度、推广应用优质食味稻米绿色生产技术、推进强化优质稻米品牌创建等方面提出振兴高邮优质食味稻产业的发展思路,以促进当地水稻种植增效、农民增收、生态增绿。  相似文献   
6.
南粳9108是江苏省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研究所选育的迟熟中粳稻品种。2013年引进在高邮市周巷镇、界首镇、三垛镇、周山镇、卸甲镇及车逻镇等地种植,采用精确定量栽培技术,开展百亩高产超高产攻关研究。百亩攻关方均采用机插方式,行株距为30.0 cm×(11.7~12.0)cm,实插1.75~1.80万穴/667 m2,基本苗7.0~8.0万苗/667 m2。根据斯坦福公式精确施肥,改变基蘖肥与穗肥比例7∶3的常规施肥方式,突出氮肥后移,提高穗肥比例。6个百亩方平均产量达768.6 kg/667 m2。南粳9108具有较高的产量潜力,通过超高产攻关,可以达到超级稻产量水平。  相似文献   
7.
武运粳27是江苏武进水稻研究所和江苏中江种业股份有限公司育成的中熟中粳水稻新品种,2012年通过审定。抗倒性强,分蘖力较强。2 a区试平均产量600.51 kg/667 m2,比对照徐稻3号增产3.06%。2011年~2012年,该品种在高邮市种植,表现产量水平较高,大穗大粒,产量结构协调,综合抗性表现也较好。稻米理化指标达国标三级优质米标准,食口品质较优。生产管理中应注意适期精播匀播,培育适龄壮秧;适时移栽,合理密植;科学肥水管理;综合防治病虫草害等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8.
南粳5055机插高产栽培特性及农艺性状研究初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对早熟晚粳品种南粳5055机插高产超高产栽培技术集成的初步研究,结果表明:南粳5055茎秆粗壮、弹性好,抗倒性强。与常规栽培模式相比,高产超高产栽培中LAI和干物质积累量在抽穗期及成熟期较高。干物质积累量在拔节期至抽穗期和抽穗期至成熟期分别比常规栽培模式高。并探索了其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之间的相关关系,提出了相应的超高产栽培策略。  相似文献   
9.
高邮市开展武运粳24不同播栽期、播栽量的试验,结果表明:武运粳24产量受播期和播栽量影响都达到极显著水平,随着播期的推迟呈现下降趋势。其中以A1B1(5月22日播种,6月9日移栽)的处理产量为最高,达709.4kg/667 m2,主要因为总粒数与粒重的提高;对产量结构影响主要体现在随着播期的推迟,单位面积有效穗数呈现先升高再下降的趋势,而穗粒数与千粒重呈现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