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0篇
农学   2篇
综合类   4篇
畜牧兽医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02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1.
现代农业劳动生产率和经济效益的提高,在越来越大的程度上取决于新的科学技术成果的推广应用。据中国农科院经济研究所测算,我国农业总产值增长中35%左右是靠科技进步获得的,而到本世纪末,估计可达60%以上。另据统计,1978~1987年10年间,我国新产生科技成果17.3万多项,其中重大农业科技成果有2.5万多项,这无疑是一笔巨大的财富。但遗憾的是,由于种种因素,科技成果推广的周期长,特别是能真正形成规模经济、形成气候的项目还不多,仅占科技成果总数的10%左右。1989年11月国务院在关于“科技兴农”的《决定》中强调,当前最主要的任务是,要大力抓好农业科学技术的推广应用工作。  相似文献   
2.
选取某高校田径队20名队员(男、女各10人)为研究对象(分为A和B两组,每组男、女各5人),进行为期12周的不同组合力量训练(A组:最大抗阻训练法(85%~100%lRM半蹲)+30%快速蹲起跳5次;B组:次最大抗阻训练法(75%~85%lRM半蹲)+30%快速跨起跳5次),探讨了不同组合力量训练方法对田径运动员下肢爆发力的影响。训练12周后,2组学生助跑摸高(男P=0.034、女P=0.021)和原地摸高SJ(男P=0.041、女P=0.031)成绩具有显著性差异,且实验B组成绩提高幅度较大;2组学生原地摸高CMJ(男P=0.047、女P=0.040)成绩具有显著性差异,且实验A组成绩提高幅度较大。以上结果表明,次最大抗阻训练法能更有效提高田径运动员下肢爆发力。  相似文献   
3.
桑树的枝条是传统的中药材,以我国特有野生桑种质资源川桑(Morus notabilis)的枝条为材料,提取分离药用化学成分。桑枝粉首先采用95%乙醇粗提、减压浓缩,然后分别用硅胶柱色谱、D101大孔吸附树脂柱色谱、反相C_(18)柱色谱、葡聚糖凝胶Sephadex LH-20柱色谱技术以及制备型HPLC色谱仪等,对提取物中的化合物进行富集和分离、纯化,共得到13种单体化合物。经波谱分析以及与已有研究文献的相关信息对比分析,鉴定13种化合物分别为川桑素A(1)、桑辛素I(2)、桑呋喃B(3)、桑酮T(4)、桑酮C(5)、桑酮U(6)、5,5'-双丁氧基-2,2'-双呋喃(7)、异香草醛(8)、丁香醛(9)、东莨菪素(10)、反式-3,5-二甲氧基-4-羟基肉桂醛(11)、对羟基-苯甲醛(12)、川桑素L(13)。编号为2~13的12种化合物系首次从川桑中分离的已知化合物,其中,化合物13(川桑素L)为一种新的天然化合物。  相似文献   
4.
稀土元素的共发光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就国内有关稀土元素荧光分析中共发光效应的研究进行综述,并加以介绍和讨论。  相似文献   
5.
硒与重金属互作的植物根际过程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文章归纳了根际环境中硒与重金属的相互作用及其机理,明确了根际土壤中硒和重金属的主要形态及其影响因素。探讨了根际微环境对硒与重金属的影响,并详细叙述了硒与重金属元素的直接互作,以及通过根表铁膜、土壤固相、Eh、pH、根际微生物、根系分泌物等因素发生的间接互作。分析了根际微域中引起硒或重金属形态转化及其含量变化的土壤理化因子,并在此基础上,指出未来硒与土壤重金属互作的研究可向根际微环境深入,建议结合色谱、高通量测序等技术研究根系分泌物、根际微生物群落结构特征等在硒与重金属互作过程中的作用。同时指出,将硒与重金属互作研究成果应用于重金属污染农田土壤治理,既有助于拓展硒在农业生态环境中的应用领域,也为重金属污染农田的绿色修复提供新思路和新方法。  相似文献   
6.
枸杞中硒含量的测定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研究氢化物原子荧光法测定枸杞中硒含量的新方法,系统考察了酸介质、氢化物发生、增敏掩蔽剂等因素对测定的影响,确定了最佳测定条件,采用HCl-K3[Fe(CN)6]介质进行测定,有效消除了共存离子的干扰。本法用于测定宁夏枸杞中的微量硒,方法的检出限为1.35ug/L,回收率在99%~105%之间。  相似文献   
7.
马铃薯是世界粮食生产体系中十分重要的粮食作物。晚疫病是马铃薯生产过程中最具威胁性的真菌病害之一。为了掌握现有的马铃薯晚疫病防治措施,保障马铃薯优产高产,本文简要介绍了马铃薯病原菌及其致病机理,归纳了马铃薯晚疫病的主要防治措施,包括化学防治、生物防治、生态防治等。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各防治措施的优缺点,并对其未来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旨在指出马铃薯晚疫病的防治现状,为开发新的防治方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