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6篇
植物保护   1篇
  2021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1.
<正>1习性1.1分类与形态。美国红栌,漆树科黄栌属植物,为黄栌变种,又名“北美红叶”,为落叶灌木或乔木,原产美国,系亚热带树种。成年红栌高达5~6米,树冠宽4米。树冠圆卵形至半圆形,小枝紫红色,单叶轮生,叶圆形或椭圆  相似文献   
2.
苗木快繁技术是基于现代生物学基本原理的一门应用技术。其中,苗木快繁化学技术是苗木快繁的一项关键技术,可以说没有化学技术就没有快繁技术。在提高苗木成活率、促进快繁苗木生长、降低快繁成本方面,快繁化学技术应用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苗木快繁的重点是无性繁殖之中的扦插快繁。  相似文献   
3.
通过田间玉米罩笼观察法研究了亚洲玉米螟在哈尔滨市郊区的发生规律和其卵块在玉米植株上的分布特点。结果表明,该地区为一、二代亚洲玉米螟混合发生区,有10%左右个体发生二代。越冬代化蛹盛期为6月下旬,化蛹持续时间为54~58d。越冬代成虫盛发高峰期为7月初,羽化期为45~52d。一代卵出现的始盛期为6月末,高峰期为7月上旬,产卵期约为40d。二代产卵高峰期为8月上旬末,产卵期约为20d。一代卵孵化率显著高于二代卵,卵粒被寄生率和被捕食率均明显低于于二代卵。随着玉米植株的生长,成虫有向玉米植株上部集中产卵的趋势,前期羽化的越冬代成虫产卵高度主要集中在1.2~1.6m,主要分布在玉米上部第3~6片叶上,后期羽化的成虫产卵高度主要集中在1.8m以上,主要分布在玉米上部第1~4片叶上,一代卵在玉米植株0.8m以下高度没有分布。二代卵块分布较一代卵块分散,产卵高度较一代卵有所降低。亚洲玉米螟卵块主要分布在玉米叶背近中脉2cm内,距叶腋20~50cm处。研究结果对当地开展玉米螟的测报调查和释放赤眼蜂防治玉米螟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
文章测定甘蓝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Mabr NPV)对农业生产中5种主要夜蛾科害虫幼虫的毒力。结果表明,MabrNPV对斜纹夜蛾、甜菜夜蛾、棉铃虫、粘虫、小地老虎幼虫均有致病性,但致病力存在差异,其对五种夜蛾科害虫2龄幼虫致死中浓度LC_(50)分别为1.19×10~5、2.02×10~5、4.30×10~5、2.15×10~6、1.29×10~(16)PIB·mL~(-1),MabrNPV对斜纹夜蛾和甜菜夜蛾毒力最高,对小地老虎毒力最低,对斜纹夜蛾和甜菜夜蛾与其他3种夜蛾毒力差异显著。对斜纹夜蛾和甜菜夜蛾幼虫毒力随虫龄增加而降低,幼虫对病毒易感性随虫龄增加而下降。在同一饲毒浓度下,MabrNPV对斜纹夜蛾和甜菜夜蛾幼虫致死中时间LT_(50)随虫龄增加而升高;同一虫龄下,LT_(50)随MabrNPV浓度增加而减少。  相似文献   
5.
当前绿化建设逐步向国际标准接轨,要求达到林荫犁、休闲型、景观型。缓解城市热岛效应,以人为本、生态优先,要求乔为主、灌搭配、花点缀、草为被、多占天、少占地,达到四季常青、三季有花,提高绿化的艺术性、观赏性,在建设工程中为实现标准要求的景观效果多选用大规格苗木。因此,大规格、反季节、全冠绿化苗木的移植技术,也成为我国园林工作者目前面临的新课题。  相似文献   
6.
苗木是园林绿化建设的物质基础,是园林绿化效果的关键,为确保苗木栽植后成活率高,在园林绿化中充分发挥其绿化效果和观赏价值,笔者对苗木栽植成活的影响因素及问题解决措施作了小结.  相似文献   
7.
黏虫[Mythimna separata(Walker)]作为一种易爆发成灾的迁飞性害虫,是我国危害最重的粮食害虫之一.采用生物测定方法,测定9株苏云金芽孢杆菌(Bacillus thuringiensis,Bt)菌株对黏虫致病力,筛选出一株对黏虫具有较高致病力菌株Bt46.该菌株对1龄幼虫致病力最弱,对2龄幼虫致病力最强,致死中浓度LC50为5.25×106芽孢·mL-1,在1×108芽孢·mL-1浓度2龄幼虫24 h校正死亡率达81.08%,96 h达100%.菌株Bt46对黏虫成虫具有致病性,其致死中浓度LC50为4.66×108芽孢·mL-1,1×1010芽孢·mL-1处理成虫168 h校正死亡率达80.77%.该菌株半致死浓度处理黏虫对黏虫生长发育产生不利影响,处理幼虫虽对当代存活群体生长发育影响较小,但后代卵孵化率显著降低;处理成虫,其寿命显著缩短、产卵量减少约2/3,后代1龄幼虫死亡率达24.29%.研究结果为Bt在黏虫生物防治中应用提供理论和试验证据,有助于推动黏虫绿色防控技术发展.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