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4篇
农作物   3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利用云南高原籼粳交错区气候生态的立体多样性繁殖水稻两用核不育系亲本是一条成功的高效途径。分析了水稻两用核不育系种子质量风险形成原因,提出了种子质量控制技术,简要阐述了水稻两用核不育系纯度鉴定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2.
在水稻两用核不育系亲本繁殖中,自生稻的发生会对种子纯度构成较大质量风险。通过对自生稻的产生原因及对亲本种子危害的分析,结合保山当地农业生产现状,提出“创新作物种植模式、做好品种布局规划、强化前茬作物管理、推广集中育秧技术、栽前灌溉促进发芽、严格进行田间除杂”等措施,以预防自生稻的发生及危害,确保水稻种子纯度。  相似文献   
3.
以保山市农业科学研究所十一五、十二五期间育成并通过云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的10个常规粳稻品种为研究对象,对全生育期、有效穗、穗长、穗实粒数、千粒重、株高、产量等主要农艺性状作相关分析和通径分析。结果表明,主要农艺性状与产量相关程度大小依次为:有效穗(0.603 4)全生育期(0.334 3)穗长(0.236 7)千粒重(0.206 2)株高(-0.369 3)穗实粒数(-0.319 4);对产量的直接影响依次为有效穗(1.445 8)、穂实粒(0.737 5)、穂长(0.556 7)、千粒重(0.401 2)、株高(-0.143 9)、全生育期(-0.215 2)。研究结果对高原粳稻育种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
对近几年由保山市农科所选育,通过云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的10个常规粳稻品种的主要特征特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产量和品质均较好的品种是岫粳19号,其次是岫粳21号,影响常规粳稻品种品质提升的主要因子是垩白,建议在进一步的品质改良研究中主攻垩白粒率的降低。  相似文献   
5.
岫粳糯5号是保山市农业科学研究所于2011年组配杂交,经连续多代系谱选育出圃的粳型糯稻新品种。按水稻新品种选育试验程序依次完成预备试验、品种比较试验、区域试验和生产试验,并完成抗性鉴定、品质检测、DNA测定、DUS测试、转基因检测等试验程序,2021年通过云南省审定,审定编号为滇审稻2021037。文章介绍了品种的选育过程、产量表现、品种特征特性、生产应用及主要栽培要点。  相似文献   
6.
多年生稻品种及其配套技术已在生产上应用多年。但是,多年生稻品种在高海拔稻区安全越冬、绿色轻简化栽培等田间管理技术仍有待探索。自2016年参加云南大学胡凤益团队主持的多年生稻项目以来,作者经过多年实践,探索出一套高海拔(1 670 m)稻区“多年生稻+鱼”绿色高效安全越冬生产技术,主要包括多年生稻品种选择、育秧移栽、肥水管理、病虫害防治和稻田鱼管理,以及越冬季稻桩、水肥、鱼的管理和次年后的稻鱼管理技术。  相似文献   
7.
按《2021年国家高海拔粳稻品种区域试验实施方案》在保山市进行粳稻品种区域试验,以鉴定评价新选育的粳稻品种在长江上游的云南省、贵州省、四川省粳稻区和陕西省(汉中)籼粳混栽区的丰产性、稳定性、适应性、抗逆性、品质及其它重要特征。为国家解决上述地区高海拔水稻品种耐寒、稳产稳收等问题和品种审定提供科学依据,为相应地区水稻生产提供品种支撑。结果表明,7个参试种中,综合性状较好的品种是滇禾优801、滇禾优811和云科粳5号,建议这几个品种可继续进入下一轮试验,并在适当区域扩大示范推广。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