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篇
  免费   0篇
林业   3篇
综合类   9篇
园艺   2篇
  2004年   1篇
  1999年   3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银杏的综合开发利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银杏,中国的瑰宝,是960万平方公里文明古国的象征,也是斗转星移、华夏沧桑的佐证。自从人类文明的开始,银杏就以她的参天雄伟、古雅典朴、秀丽清奇和楚楚多姿而被用来点缀庙庵寺院,美化庭园行道。随着当今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人们越夹越多地探究到银杏的奥秘,尤其是银杏种实对人类健康的营养作用与医药作用,使银杏种子在国际市场上供不应求,炙手可热,从而开始发展银杏果材两用和以果为主的栽培。多年来大量研究结果表明,银杏不同的栽培方式仅反映了各自的主要经济栽培目的及初步利用,实际上,作为我国独占鳌头的银杏国际市场远不能反映出银杏固有的科学价值、社会价值和经济价值。如对银杏的各个器官及其不同部分中营养物质和药用物质不断开发并加以充分利用,使之造福于人类,则将会产生不可估量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2.
中国银杏的种核类型及其特征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银杏种内变异较大。 2 0世纪 5 0年代起 ,通过广泛调查、收集我国银杏的核用品种资源 ,对种实不同发育时期的组织结构及形态特征进行了解剖观察。主要根据种实的珠托、种核的形状、长、宽、厚及种核两侧、顶端的特征 ,将银杏种核分为长子、佛指、马铃、梅核、圆子 5种类型 ,并确定了隶属于各个类型的主要栽培品种。通过对每一类型的种核重、核形指数及种仁中干物质、直链淀粉、支链淀粉、淀粉、粗蛋白、可溶性糖、氢氰酸含量的分析 ,对种核品质作了鉴评 ,为银杏核用品种资源的利用和改良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3.
本试验以1959年定植、每亩20株的酥梨为试材.通过2年不同采摘期和负载量处理,结果初步表明,在一定水平上,负载量是产量的决定因素,但随着负载量减少,一年生短枝和根的干物质、淀粉含量相应提高,从而增加翌年花量.适当推迟采收,不但提高产量,而且增进品质.采摘期对当年果实品质的影响大于负载量,而对树体同化物质的积累及花芽形成的影响小于负载量.酥梨果实生长的盛末期出现在花后144天.本试验条件下,酥梨以枝/果比2.5-3.0的中等负载量,即花后142-149天采收的各项指标较好;  相似文献   
4.
两年定树调查测定44株次的酥梨产量及其相关的树高/冠径、花芽数、总果数、座果率、枝/果、叶面积系数、每果叶面积、平均单果重等8个性状。应用逐步回归法逐个剔除对于产量没有显著线性效应的性状,得到包括总果数、每果叶面积和平均单果重在内的最优多元线性回归方程。再对人选的各个主要性状进行通径分析,明确其对产量构成的直接和间接效应。结果说明,提高酥梨单株产量,首先  相似文献   
5.
银杏成年结果大树单株种核产量以8.57%的递增率上升,每增加1年,单株种核产量相应增加1.2kg。密度为4995株/hm ̄2的银杏园中,幼树新梢仰长生长的始盛期、旺盛期和盛末期分别出现在萌芽后23,46和68d,主要生长天数为45d;增粗生长分别出现在萌芽后4,37和71d,主要生长天数为67d。叶片净光合强度高峰值出现在7月中旬,为12.94mgCO_2·dm ̄(-2)·h(-1)。形成种核产量前,叶片产量以66.2%的递增率上升;形成种核产量后,种核产量以37.58%的递增率上升,叶片产量的递增率下降到34.3%。嫁接后第6a,种核和叶片产量分别达到956.25kg/hm ̄2和18181.8kg/hm ̄2。  相似文献   
6.
银杏种核形状及其种仁成分的分析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银杏种核的形状将银杏雌株品种分为长子、佛指、马铃、梅核和圆子5种类型。测定分析结果表明,不同品种类型间的种核三维度,即长/宽、长/厚、宽/厚比具显著或极显著差异,其株间变异较小,种仁中氢氰酸含量与种核的宽/厚比呈极显著正相关;而不同品种类型间的单核重及种仁中与品质密切相关的干物质、支链淀粉、直链淀粉、淀粉、粗蛋白及可溶性糖含量差异不显著,但其株间变异较大,最大变异系数达到24.79%。  相似文献   
7.
酥梨、鸭梨果实石细胞群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酥梨、鸭梨果实内石细胞群含量和直径的最大值均出现于花后100天左右,石细胞群密度的最大值出现于花后60天左右。随着果实的增大与成熟度的提高,三者都表现出下降的趋势。石细胞群含量和直径的大小受遗传基础控制,与授粉品种无关。  相似文献   
8.
银杏种粒大小影响种胚生长所需养分,不同种粒大小的1年生播种苗的生长量具显著差异。4年生播种苗的第1,2,3,4年的生长量分别占总生长量的6.5%,10.8%,26.6%和56.1%。采用不同栽培措施处理表明,根际覆草促进播种苗的根系生长发育,加速苗木的后期生长,减小不同种粒大小间苗木生长的差异,与600粒/kg以内的用种大小配套使用,不仅可使4年生播种苗达到株高166.3cm,径粗1.9cm,而且可节约用种成本6000元/hm ̄2。  相似文献   
9.
通过多年调查和解剖观察发现,银杏无论雌花或雄花,均由叶原基形成。长枝中部叶片的栅栏组织厚达107.5μm,净光合强度可达13.01mgCO_2.dm ̄(-2)·h ̄(-1),其叶腋间芽可发育成优质短枝。利用银杏具早果的潜能,采用相应的栽培技术措施,银杏密植园嫁接后第4年可开花结果,第6年产量达到956.25kg·hm ̄(-2)。  相似文献   
10.
~(60)Co和速冻对银杏种胚及氢氰酸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银杏种实于8月受精,受精后受精卵形成胚。采收后,在胚形成初期,用0.17,0.39,1.55。3.10C/kg的~(60)Co分别进行照射和-30℃,-50℃速冻处理,两者的种仁中氢氰酸含量均显著或极显著低于对照,且各处理不同水平间的种仁氢氰酸含量达到显著或极显著差异水平。高剂量的~(60)Co辐射,能明显抑制银杏种子发芽,降低发芽速度,缩短发芽长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