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篇
  免费   0篇
林业   1篇
农学   2篇
基础科学   1篇
综合类   8篇
农作物   7篇
畜牧兽医   2篇
植物保护   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5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核糖体DNA的ITS序列作为现代分子生物学系统发育及物种鉴定中的一种有效的分子标记被广泛使用。通过对3株野生香菇个体细胞总DNA的提取,nr DNA ITS序列的扩增、回收、克隆、测序,分析其ITS序列对构建系统发育树及r RNA二级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香菇个体细胞内ITS序列存在较高的多样性,即致同进化不完全现象。由此推论ITS序列并不适用于香菇菌株的鉴定和系统发育研究,而在其他真菌中是否也有此现象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2.
特璞棉116于2022年通过西北内陆棉区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其在西北内陆早熟棉区春播生育期123 d,株型较紧凑,株高76.5 cm,单株结铃6.5个,铃重5.6 g,衣分42.7%,籽指10.4 g;在2021年西北内陆早熟常规棉花品种生产试验中,平均666.7 m2籽棉、皮棉和霜前皮棉产量分别为469.2 kg、202.7 kg和187.0 kg。对特璞棉116的选育过程、产量、纤维品质及栽培技术要点进行了介绍。  相似文献   
3.
任翔 《草原》2009,(11):75-78
牧人牧人面对的是什么?草原的粗犷,蓝天的高远,河流的沧桑,还有逐渐成长着的敖包。当然,还有他们视作生命的畜群。古老的勿布林草地上的蒙古族之后七十三见到现代的猎豹车,第一个动作是双手举起来,嘴里的蒙古母语仿佛变成了长调,旋律是极婉转和欢畅的。  相似文献   
4.
中棉113于2019年引种到北疆,在昌吉回族自治州和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等地示范种植,平均666.7 m2籽棉产量达到400 kg甚至更高,机采条件下多地多年的纤维上半部平均长度超过30 mm,断裂比强度超过30 cN·tex-1.介绍了中棉113作为机采棉在北疆引种示范以来的特征特性表现及高产优质栽培技术要点,为新疆棉...  相似文献   
5.
用汉字Foxbase开发一个操作界面好、通用性强的逐步判别分析计算程序.  相似文献   
6.
为了探明防治 Pestalotia logiseta Speg.诱致的茶灰斑病的有效杀菌剂及施用期,试验了三十一种杀菌剂,方法是:一、杀菌剂在接种分生胞子 PDA(马铃薯、葡萄糖、琼脂)培养基上形成的抑制圈。二、菌丝体在含有杀菌剂的 PDA 培养基上的生长。三、采摘以后的茶树施用杀菌剂。根据杀菌剂在接种分生孢子 PDA 培养基上形成抑制圈的方法,下列这些杀菌剂在含有1000 ppm 的纸碟周围可形成抑制圈:甲  相似文献   
7.
三峡库岸防护堤结构形式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防护堤是三峡工程库岸防护加固的一种常用措施,通过分析地形地质条件、水库调度运行方式等因素对防护堤的影响,探讨了三峡库岸防护堤的合理形式及构造。  相似文献   
8.
茶尺蠖(茶尺蛾)Ectropis obliqua hypulina Wehrli是我国华东地区的一种主要茶树害虫。单寄生于其幼虫体内的茶尺蠖绒茧蜂Apanteles sp.是目前已知的最主要的天敌。为了在此虫防治上开辟一条新的途径,减少用药,减少农药残留和环境污染,在几年来茶尺蠖幼虫期寄生天敌自然寄生率考查、茶尺蠖绒茧蜂生物学特性研究以及  相似文献   
9.
中7700在西北内陆早熟棉区春播生育期123 d,株高67.05 cm,Ⅱ式果枝;抗枯萎病,耐黄萎病;2018―2019年西北内陆棉区早熟品种区域试验中,2年平均籽棉、皮棉和霜前皮棉产量分别为5 380.5 kg·hm-2、2 272.5 kg·hm-2和2 250.0 kg·hm-2。介绍了中7700的选育过程、特征特性及栽培技术要点。  相似文献   
10.
茶丽纹象(虫甲)严重为害夏茶,是我国的主要茶树害虫之一,目前尚缺乏有效的防治方法。经试验,新型杀虫剂95%巴丹防治成虫效果良好,在室内,1600倍液七天后的更正死亡率为84.7—98.3%:在田间,施药后3—10天的防治效果为72.9—90.%。叶面喷施巴丹并可兼治褐带长卷叶蛾(卵),茶尺蠖、茶银尺蠖(幼虫)以及茶蚜(若虫、成虫),幼虫期土壤处理也有相当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