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篇
  免费   0篇
基础科学   5篇
综合类   9篇
农作物   2篇
  2011年   4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18 毫秒
1.
畜牧业是云南省弥勒县的传统支柱产业,是农民收入的重要来源,为充分发挥畜牧科技在新农村建设中的产业支撑引领作用,加快畜牧业的发展步伐,6月27日,弥勒县科技局和县畜牧局在朋普镇举办现代养殖技术培训,该镇的养牛大户、养羊大户、村社干部、村级防疫员、养牛协会成员共95人参加了培训。来自红河州及弥勒县畜牧兽医站的兽医师讲授了饲草、饲料、种植及利用技术,  相似文献   
2.
3.
瓦房店市玉米田土壤肥力分析及施肥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瓦房店市玉米主产区炮台镇、泡崖乡进行玉米田土壤肥力变化试验.试验表明:研究区土壤有机质含量适宜,土壤磷含量丰富,土壤速效钾略有降低,未表现出钾素的缺乏.通过调查当地施肥方式,分析出玉米田土壤肥力变化的主要原因在于只重视化肥施用,而忽视有机肥的施用和有机物料的还田.针对玉米施肥方式存在的问题,提出具体的改进建议.  相似文献   
4.
微生物肥料是绿色农业和有机农业的理性肥料。以不同浓度的双微生物液对大豆种子进行浸种处理,在其生长过程中的光合特性及最终产量进行测定,探讨微生物肥对作物的影响机制。结果表明:双微生物液能有效改善大豆光合特性及提高产量,但浓度不宜过高。  相似文献   
5.
5月18~19日,弥勒县“2006年科技活动周”期间,由弥勒县科技局组织牵头,县委宣传部、县科协、县农业局(含农业技术推广中心)、社科联等5个部门组成科技活动服务团,在西二镇西洱村委会和弥阳镇小塘村委会举办科技活动——水稻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和包谷测土配方施肥技术现场培训会,这次活动除举办现场培训会外,还利用西龙赶集的机会在街道中心进行大型科技活动周宣传普及活动,深受广大农民群众的热烈欢迎。整个活动共捐赠包谷籽种1500千克,  相似文献   
6.
壮苗是作物取得最终高产的物质基础。以玉米为对象,研究双微生物液对培育壮苗的效果及对玉米苗期抗旱性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经双微生物液浸种处理后,玉米苗期根系及茎叶的生长发育均得到显著提高,表现在双微生物液提高了玉米苗期的总干质量,培育了壮苗,为玉米后期的生长发育及最终产量的形成奠定了物质基础。生物菌肥的施用可以达到较为明显的促进效果,但施肥时要注意平衡施肥,不要单一施用某一种肥料。  相似文献   
7.
为提高我国大豆的国际竞争力,农业部在东北地区实施大豆振兴计划,把东北作为全国重点建设的大豆优势产区,大力发展高油大豆生产.在高油大豆生产中,一些农户往往片面注重高油大豆品种选择,忽视其配套栽培技术尤其是中后期栽培管理,播种后粗放管理,往往会造成质量上去了,产量和效益不见提高.因而,生产上需要不断加强中后期栽培管理,最终实现高油、高产与高效.  相似文献   
8.
任志萍 《新农业》2003,(9):15-15
水稻施肥应强调配合施用,首先是有机肥料,其次是保持氮、磷、钾成分平衡,尤其在缺乏有效磷钾的水田,增施磷钾肥能充分发挥氮肥的效果.具体应根据当地土壤肥力、品种、当年气象条件、生产指标及经济条件等综合分析后加以确定.  相似文献   
9.
壮苗是作物取得最终高产的物质基础.以玉米为对象,研究双微生物液对培育壮苗的效果及对玉米苗期抗旱性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经双微生物液浸种处理后,玉米苗期根系及茎叶的生长发育均得到显著提高,表现在双微生物液提高了玉米苗期的总干质量,培育了壮苗,为玉米后期的生长发育及最终产量的形成奠定了物质基础.生物菌肥的施用可以达到较为明显的促进效果,但施肥时要注意平衡施肥,不要单一施用某一种肥料.  相似文献   
10.
水分胁迫对灌浆期燕麦叶片光合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盆栽条件下,研究了灌浆期燕麦在水分胁迫条件下光合有效辐射对叶片净光合速率、胞间CO2浓度及气孔导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净光合速率对光合有效辐射的响应均呈直角双曲线变化,水分胁迫不仅使净光合速率减小,而且光补偿点、光饱和点及呼吸速率也明显降低;水分胁迫还使叶片胞间CO2浓度、气孔导度减小,且随光合有效辐射增强减小幅度增大;分析认为,气孔导度和光合速率直接影响胞间CO2浓度变化,但在水分胁迫条件下前者则是影响胞间CO2浓度变化的主要因素,也就是水分胁迫致使净光合速率下降更主要是由于气孔因素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