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8篇
畜牧兽医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3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 毫秒
1
1.
<正> 三、诊治规范的研究近年来,临床实践对该病的治疗提出了新的探索概念。我们于1983年进行本动物发病复制试验。结果表明:草料突换,气温突变,重役剧役和饮水不足均能引起血液和结肠特别是小结肠内容物中钾、钠、水的量和浓度比例的改变,这些变化与发生肠阻塞试畜  相似文献   
2.
<正> 养兔具有投资少、周转快、成本低、收益大、易饲养等特点。家兔是草食小动物,可以充分利用野生植物作饲料,由农村的半劳力饲养,城市、农村;集体、个人都可喂养。家兔生长发育快,成熟早,繁殖率高,是其他家畜都比不上的。在一般情况下,一只家兔一年可产4—5胎,每胎产仔6—7  相似文献   
3.
<正> 近十年来,我省动物性食物生产发展很快。1985—1997年平均产量与1978年相比,肉类增长58.8%,蛋类增长227.5%,鱼类增长176%,奶类增长101.9%。而同期粮食产量增长仅30.6%。动物性食物增长速度快于粮食增长速度。1985—1987年平均我省人均动物性蛋白质只占膳食中蛋白质总量的9.3%,而1985年我国人均动物蛋白质占膳食中蛋白质总产的13.9%,全世界动物蛋白质占膳食中蛋白质总量的32.8%。我省人民膳食中动  相似文献   
4.
发展畜牧业是人类物质生活的需要。随着社会物质文明的不断进步,人民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改善食物结构,讲求营养是必然趋势。因此,发展畜牧业愈来愈显得重要。最近,我们调查研究了我省发展畜牧业的几个关系问题,正确地处理和解决这些问题,将会促进我省畜牧业的发展。一、发展畜牧业与粮食生产的关系畜牧业是以粮食及其副产物(如秸秆等)为主要饲料。因此,其发展的快慢取决于粮食生产的丰歉。建国以来,我省畜牧业发展的形势常因粮食的丰歉而起伏。1949—1957年我省粮食逐年增加,1957年比1949年增长65%,而同期猪增长3.5倍、牛增长16.9%、羊增长4.7倍;1959—1961年粮食连年减产。1961年比1958年减少45.6%,而同期猪减少  相似文献   
5.
<正> 畜牧业是现代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改善城乡人民食物构成、充实“菜篮子工程”的物质基础,是科技兴农的重要内容之一。随着农业生产力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牛羊生产日益成为市场所需的乳、肉、皮、毛等商品的一个重要来源。目前我省养牛存栏较建国初期增长1倍多,跃居全国首位,山、绵羊存栏增长10倍以上,牛羊品种和质量也有了明显的改良和提高。近几年来,由于受粮价上涨,饲养成本不断上升等因素的影响和制约,猪、禽生产时有徘徊、波动,唯以食草为主的牛羊生产稳定上升,显示其独具的优越性。伴随农业生产的  相似文献   
6.
<正> 农村实行了各种形式的生产责任制后,迫切要求有强壮的畜力和充足的厩肥,从而促使了农村饲养业的发展.畜强肥足,耕种及时,必然大大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增加经济收益.目前,农村出现的饲养畜禽的重点户、专业户,正是顺应农业生产责任制的要求而出现的新事物.随着农业生产的发展和生产责任制的不断完善,它将为畜牧业生产提供充足的饲料、多余的劳力和时间,更进一步促进畜牧业的大发展.这里仅介绍几个农  相似文献   
7.
<正> 草地是大自然赋予人类的一种自然资源,是维持生态良性循环的纽带。在合理的农业生态结构中,草是发展畜牧业的物质基础。无牧的农业生产便成了跛脚式的生产;无草则家畜难以生育和发展。因此,应当充分认识草地在现代化农业中的地位和作用。我国人民目前以植物产品为主要食物,这是人民生活水平比较低的一个标志。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人民的食物构成  相似文献   
8.
引言水禽生产,在养禽业中占有不可忽视的地位.近年来,在许多发达国家中,已引起普遍重视,不仅数量增加,质量提高,而且在科技方面也有较大进展。我国是世界上水禽业最发达的国家之一,饲养数量约在三亿只左右,占第一位,并拥有雄厚的资源基础,许多世界著名的鸭品种,都与中国鸭有血缘关系,我国许多地方优良品种,具有很大生产潜力。在水禽业系列化生产方面,已经开始起步。我省的水禽业,主要分布在豫南淮河流域的信阳地区,饲养量约在200万只左右,其他地区为零星散养。但由于水禽本身具有的生产优势。饲管形式的改变,经济效益较高,近年来已逐渐引起了从事饲养业者的重  相似文献   
9.
为进一步探讨客观条件的突然改变与马属动物体内水、钾、钠代谢的变化规律和体液、肠内容中K~+、Na~+浓度和比例的改变导致肠阻塞发生的机理,在病因调查试验分析的基础上,于1983年12月至1984年1月,在中牟县畜牧站进行了本动物人工发病复制试验。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