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1篇
林业   1篇
农学   1篇
基础科学   2篇
  1篇
综合类   2篇
  2024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为转基因玉米后续研究提供参考,利用文献计量学方法,对中国知网(CNKI)收录的来源于SCI期刊、EI期刊、中文核心期刊(北京大学图书馆评价系统)的738篇中国转基因玉米文献进行统计,分析中国转基因玉米的研究现状与趋向。结果表明:中国转基因玉米的文献量及分布期刊总体随年度推进呈增长趋向,专业类期刊为主要刊载物,其中《玉米科学》相较于其他期刊优势显著;所获基金资助主要来自国家层面;作者和发文机构对该方向的研究均有较好的连续性;转基因抗逆玉米及其抗逆机制与性状改良是目前热门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2.
低温复合菌系对玉米秸秆与牛粪堆肥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玉米秸秆与牛粪混合堆肥是实现秸秆与粪便资源化利用的有效途径之一。将本实验室筛选的一组低温复合菌系接入堆肥中,研究结果表明:在8℃低温条件下,秸秆用量大时升温快、温度高,处理1与处理2堆温在第4 d和第3 d分别为50.8和53.4℃,最高温度分别达到58.4、64.8℃,50℃以上持续了6 d,而不加复合菌系的对照,最高温度为40.9℃,未达到堆肥无害化要求。堆肥结束时,处理1、处理2和对照有机质含量较初始时分别下降了37.54%、33.58%、13.50%;全碳含量分别为26.05%、27.80%、36.55%,较初始分别下降了43.18%、41.54%和19.69%;C/N分别下降了42.83%、41.54%和14.95%;处理1处理2纤维素降解率分别达到37.54%、32.80%,较对照分别提高2.24倍、1.83倍。表明本实验室筛选的低温复合菌系能够使堆肥快速升温,缩短堆肥周期,促进堆肥的腐熟。  相似文献   
3.
该研究选育的纤维素降解茵系,在30℃酶活达到118.56 U· mL-1,水稻秸秆发酵10天的失重率可达到53.51%.试验以干牛粪与碎秸秆为底物接种该纤维素降解菌系,在TS为30%,25℃恒温条件下,发酵第15天纤维素、半纤维素降解率较对照组提高54.55%,52.83%;发酵第2天挥发性脂肪酸(VFA)为13.05 g·L-1,最终底物pH稳定在7.5左右;第7天日产气量为1440 mL,甲烷含量为66.3%.与对照组相比,处理组有效加快了干发酵中纤维类物质降解,加速VFA的生成和转化,缩短产气启动期,并且提高干发酵日产气量和甲烷含量.  相似文献   
4.
试验将选育的除臭菌系Ⅰ和菌系Ⅱ用于沼液和尿污处理。在沼液中菌系Ⅰ和菌系Ⅱ对NH3释放量较对照降低39.21%和45.10%,H2S释放量降低60.42%和64.58%。全氮提高28.57%和34.20%,硫酸盐含量提高24.39%和26.27%。对重金属As,Cu和Pb残渣态检测,菌系Ⅰ对沼液处理后As和Cu残渣态较对照提高15.92%和42.34%,菌系Ⅱ对沼液处理后Cu和Pb残渣态提高56.41%和24.65%。COD降低33.45%和36.61%。在尿液处理中菌系Ⅰ和菌系Ⅱ第16 d已无NH3释放,第10 d不再有H2S释放,全氮含量较对照提高19.57%和24.09%,硫酸盐含量提高80.43%和30.04%,菌系Ⅰ对尿液处理后As和Cu残渣态提高52.03%和31.52%,菌系Ⅱ处理Cu和Pb残渣态提高36.75%和17.05%,COD降低了41.86%和53.49%。  相似文献   
5.
为了探索蓝莓离体繁育技术方案及其生根的特点,以蓝莓‘夏普蓝’春梢茎段为外植体,就其初代诱导、增殖及生根培养方案进行了筛选实验,对其生根时新梢基部愈伤组织进行了切片观察,并就生根期第0、2、4、6天幼芽中的内源激素IAA及ZR浓度进行了测定。实验结果表明:最适诱导培养基为CQWL+3 mg·L-1 ZT,以此培养基诱导的萌发率达45.2%;最佳增殖培养基为CQWL+1.5 mg·L-1 ZT,增殖系数达4.2倍以上,且增殖的不定芽长势健壮;最佳生根培养基为1/2 CQWL+0.05 mg·L-1 IBA,以此培养基培养的单株长有4~5条根,生根率达73%。切片观察结果表明:生根幼苗基部愈伤组织细胞小,胞质含量多。测定结果表明:添加了0.05 mg·L-1 IBA处理的新梢在生根期间内源激素IAA的浓度升高但变化不明显;内源激素ZR的浓度先下降再升高;IAA/ZR比值稳定。文中认为,培养基CQWL可适用于蓝莓的组织培养;细胞分裂素ZT能促进蓝莓的诱导与增殖;生长素IBA能促进蓝莓的离体生根。  相似文献   
6.
[目的]为加速玉米秸秆的降解,减轻对环境的压力,筛选玉米秸秆纤维素降解菌系,并使其大量扩繁,为玉米秸秆纤维素降解提供菌种资源。[方法]将富集培养的18组菌系以玉米秸秆为限制性因素,在30℃摇床驯化至18代酶活稳定,筛选出4组酶活较高的菌系,对优良菌系进行培养基碳氮源单因素试验,利用响应面法对其进行产酶培养基碳氮源优化。[结果]18代时,菌系3、6、12、16的羧甲基纤维素酶(CMC)酶活力分别为56.35、50.44、49.99、82.40 U/m L,菌系16的响应面优化培养基碳源、氮源最佳比例为秸秆12.21 g/L、麸皮14.53 g/L、豆粕12.97 g/L时,酶活力最大为229.68 U/m L,各因素对CMC酶活力的影响作用从大到小依次为豆粕、秸秆、麸皮,且秸秆与麸皮交互项对CMC酶活力的影响最为显著。[结论]筛选出的菌系16能加速玉米秸秆的降解,在优化的产酶培养基中酶活力较高。  相似文献   
7.
为考察大麦种子颜色与抗旱性的相关性,本研究以16份有色大麦为材料,通过测定正常和15%PEG胁迫下的发芽势、发芽率、萌发活力指数、发芽指数、苗长、根长和种皮颜色指标Y (颜色亮度)和U (颜色浓度)值,利用相关性分析、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等方法进行抗旱性综合比较。结果表明,发芽势和萌发活力指数对干旱胁迫最敏感,根长和芽长的变化量最小;种皮颜色亮度与抗旱性综合F值呈负相关关系,颜色浓度与综合抗旱性F值呈正相关关系;综合各指标信息分析表明:16份材料呈现出籽粒颜色越浓、越亮抗旱性越强的趋势;深色大麦萌发期抗旱性大于浅色大麦;发现强耐旱性材料包括‘黄青稞’和‘乌西金青稞’,中度抗旱的材料包括‘普巴村农家种’和‘琼结野生大麦’,抗旱性相对最弱的材料为‘康青3号’、‘紫青稞’、‘日喀则17’等共12份。本研究将为有色大麦抗逆性研究提供最新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