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林业   10篇
  1篇
综合类   9篇
植物保护   1篇
  2021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4篇
  200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大果青(木千)播种育苗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大果青(木千)播种育苗过程中的种子采集、土壤处理、播种时间及方法和田间管理的技术关键进行了总结.  相似文献   
2.
对白龙江上游主要5种灌丛类型进行土壤物理性质和入渗性能试验。结果表明:不同灌丛类型的土壤物理性质和入渗性能都存在着较大的差异,杜鹃(Rhododendron simsii)灌丛土壤蓄水能力和入渗性能均大于其它灌丛类型,臭樱(Maddenia hypoleuca)灌丛土壤蓄水能力和入渗性能最差;不同灌丛类型土壤的初渗率在3.68~44.13 mL/min,稳渗率在1.05~4.71 mL/min,总体上是杜鹃灌丛荚蒾(Viburnum dilatatum)灌丛箭竹(Fargesia spathacea)灌丛中华柳(Salix cathayana)灌丛臭樱灌丛;土壤初渗率和稳渗率与土壤自然含水量、入渗总量和孔隙度呈及显著正相关,和土壤密度呈及显著负相关。  相似文献   
3.
付作霖 《甘肃林业科技》2006,31(2):22-24,28
云杉落针病是白龙江、洮河水源涵养林区最为严重的林木叶部病害。为加强对该病的管理,有效控制其危害和在白龙江、洮河水源涵养林区乃至整个西北地区进一步扩散蔓延,参照有害生物危险性分析(Pest Risk Analysis)方法,结合该区森林资源状况和病虫害发生发展情况,对云杉落针病在白龙江、洮河水源涵养林区的潜在风险性进行了分析和评价。结果表明:云杉落针病为中度危险且接近高度危险性病害。并提出了相应的风险管理策略。  相似文献   
4.
对白龙江林区云杉人工示范林进行病虫害监测调查,结果表明:每hm2云杉人工示范林样地内有3种常见的有害生物危害,即云杉落针病、云杉叶锈病和杉针黄叶甲,感病指数分布为3级、1级和3级。通过化学和烟剂防治手段,病虫害蔓延得到有效控制,为白龙江林区森林提供相关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5.
【目的】对白龙江沙滩公益林保护区地表甲虫的群落组成和多样性进行研究,为保护区生态恢复的抚育措施提供参考.【方法】在林区内选择修枝、割灌、间伐及对照4个不同抚育措施的人工云杉林地,采用巴氏罐诱法进行诱集地表甲虫,对其物种组成及多样性变化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共采集甲虫标本543号,隶属17科.其中步甲科个体数量最多,占总数的33.89%,是该地区地表甲虫的优势类群,隐翅虫科次之,占32.23%,球蕈甲科的个体数量占10.31%.大多数科的物种数在不同抚育措施没有显著差异,而步甲科、隐翅虫科等在不同抚育措施下分布有显著差异.间伐区甲虫个体数量最多,与修枝区、割灌区及对照区差异极显著(P0.01).未经过抚育措施的对照区甲虫个体数量最少,多样性最低,种类贫乏,物种分布不均匀.多样性指数在修枝区最高,与间伐区、割灌区差异不显著,与对照区差异显著(P0.05).物种丰富度在间伐区最高,与对照区差异显著(P0.05),但与修枝区、割灌区差异不显著.【结论】保护区内地表甲虫群落的物种多样性与不同抚育措施密切相关,在对保护区进行生态恢复时,采取合理有效的间伐抚育措施,将有助于提高该地区地表甲虫的物种多样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甘南亚高山5种不同典型森林生境下地表步甲的群落结构、分布特征及多样性,探究地表步甲对森林生境的选择倾向,为甘南亚高山区生态环境监测及地表步甲生物多样性保护提供科学依据。【方法】2018-2019年采用巴氏罐法在人工云杉林(RPA)、人工油松林(RPT)、次生阔叶林(CPB)、次生针叶林(CPT)和原始云杉林(YPA)中采集地表步甲,室内对其进行分类鉴定,并对其类群优势度、多样性及相似性进行分析。【结果】在甘南亚高山5种不同典型森林生境下共采集地表步甲2 418头,经鉴定隶属16属33个种,其中分属于青步甲属、通缘步甲属、斯步甲属、蜗步甲属和步甲属的步甲数量分别占捕获总数的23.16%,16.33%,13.19%,12.00%和10.42%,共同构成了该地区的优势类群。地表步甲个体数在RPA中最多,在YPA中最少,且RPA生境中地表步甲个体数显著高于其他类型森林生境;在属级和种级水平上,地表步甲类群数均以YPA中最多,RPT中最少。Shannon-Winner多样性指数(H′)和Peilou均匀度指数(J)在各生境类型中的大小顺序为:YPACPBRPACPTRPT;Margalef丰富度指数(D)在各生境类型中的排序为:YPACPBCPTRPARPT;Simpson优势度指数(H)以RPT最高,CPT次之,YPA最低。相似性分析结果表明,CPT与RPA间地表步甲群落结构相似性最高,为极相似;YPA与RPT中地表步甲群落结构相似性最低,为极不相似。【结论】地表步甲群落组成及多样性受生境类型的影响,人工林和次生林地表步甲群落结构组成及多样性尚未恢复到天然林的水平。因此在提倡森林恢复的同时,保护天然林免受破坏是保护地表步甲群落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7.
参照国际上有害生物风险性分析方法,从有害生物的省内分布、潜在的经济和生态环境危害性、定殖与扩散的可能性、风险管理难度以及云杉的经济、生态、社会重要性等方面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对云杉球果锈病病原菌畸形金锈菌的风险性作了综合评价.结果表明,畸形金锈茵在甘肃省是接近于高度危险的林业有害生物,应加强风险性管理力度.  相似文献   
8.
白龙江林区天牛科昆虫名录初报(一)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2000~2003年在白龙江林管局所属的迭部、舟曲林区调查,采集到天牛科昆虫标本200余个,经鉴定有51种,其中1种为国内新记录,13种为甘肃省新记录。  相似文献   
9.
以云杉外生菌根菌种为试材,比较了各外生菌根菌与云杉形成菌根的能力以及不同菌根感染率,并探讨了外生菌根菌对云杉苗木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褐粘盖牛杆菌的最佳培养温度是20~25℃,最适pH值是6.0;播种时接种外生菌根菌可提高种子的出苗率,并使出苗时间提前.菌根菌能显著提高云杉幼苗的苗高、地径和侧根数,经褐粘盖牛肝菌、微甜乳菇和土生空团菌液体菌剂处理的种子出苗率比对照提高了26.8%、23.9%、22.0%;就各种菌根菌而言,以微甜乳菇菌株的接种效果最好,其次为褐粘盖牛肝菌和土生空团;黑紫红菇和白乳菇对云杉苗促生效果相对较差.  相似文献   
10.
【目的】红豆杉是我国一级保护植物,具有较高的药用价值,濒临灭绝.通过调查白龙江林区不同群落红豆杉的更新状况,为红豆杉的保护利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林区红豆杉群落为研究对象,采用样地调查,分析红豆杉种群的大小级结构、更新特征、更新的环境因子及红豆杉濒危的机制.【结果】红豆杉更新以萌生为主,更新状况良好,随着群落郁闭度的增加红豆杉萌生苗增多,不同的样地红豆杉平均苗高、平均胸径和平均冠幅无显著差异.分枝数与温度、光照呈显著的负相关,胸径、高度增长量与光照强度和温度呈显著正相关,在不同草本层厚盖度、枯枝落物厚盖度、腐殖质厚度和土壤含水率水平间无显著差异.【结论】影响种群萌生更新的主要环境因子为群落的光照及温湿度,因此,调节林分郁闭度或人工开林窗、增加林内光照和温度,促进红豆杉幼苗的更新,对于维持群落的稳定性和缓解其濒危状况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