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0篇
农学   1篇
  2篇
综合类   6篇
园艺   1篇
  2014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3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1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采用不同浓度的表油菜素内酯分别对不同浓度铅胁迫下的玉米幼苗进行处理,研究不同浓度的表油菜素内酯缓解玉米幼苗铅毒害机理。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在铅胁迫下,玉米幼苗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显著降低,过氧化氢酶(CAT)活性有所升高,叶绿素含量显著降低,而脯氨酸含量显著升高;外施合适浓度的表油菜素内酯可以显著提高SOD、POD、CAT的活性(P0.05),同时也使玉米幼苗叶片的叶绿素含量显著提高(P0.05),脯氨酸含量却显著降低(P0.05)。由此可见,适宜浓度的表油菜素内酯可缓解铅对玉米幼苗的抑制与毒害作用,并且在10-7mol·L-1时的缓解效应最好。这一结果为进一步探索表油菜素内酯的生理作用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2.
X射线能谱和FTIR分析铜胁迫对玉米幼苗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乔琳  傅兆麟  乔传英 《核农学报》2011,25(4):807-811
应用X射线能谱和傅里叶变换-衰减全反射红外光谱(FTIR-ATR)分析方法结合一些生理指标的变化及幼苗叶片下表皮扫描电镜观察,研究一定浓度(0、200、400、800、1000mg.kg-1)Cu2+胁迫对玉米幼苗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Cu2+浓度增高,叶绿素含量呈下降趋势,抗氧化酶(SOD、CAT、POD、APX)活...  相似文献   
3.
Cu和Pb对上海青种子萌发率及幼苗生理生化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上海青为材料,研究重金属铜和铅对植物种子萌发率及幼苗鲜重和过氧化氢酶活力的影响.结果表明:重金属对植物的萌发率表现为低浓度时促进,高浓度时抑制;上海青对铜的最适浓度为1.5×10~(-5)mol/L,对铅的最适浓度为2×10~(-2)mol/L.同时,过氧化氢酶活力与重金属的浓度也呈现负相关.  相似文献   
4.
重金属Fe、Zn对小麦种子萌发和生理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周麦18为材料,研究了不同浓度的Fe3+、Zn2+及其混合液对小麦发芽率、α-淀粉酶活力和过氧化氢酶活力的影响。结果表明,低浓度Fe3+和Zn2+可促进小麦种子的萌发,高浓度Fe3+和Zn2+则抑制种子萌发;α-淀粉酶的活性随着Fe3+和Zn2+浓度的升高显著降低;过氧化氢酶活性随着Fe3+浓度的升高而降低,并随着Zn2+和混合液浓度的升高表现出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  相似文献   
5.
不同光质处理对库拉索芦荟有效成分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不同光质对库拉索芦荟有效成分的影响。[方法]以库拉索芦荟为试验材料,运用植物化学法和高效液相色谱法测量了红、蓝不同光质处理下,芦荟中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和蒽醌类物质的含量。[结果]结果表明,与对照(白光照射)相比,红光照射下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和蒽醌类物质的积累有所下降,分别减少了17%、24%、2%;蓝光照射下可溶性糖和可溶性蛋白的含量分别减少33%、27%,而蒽醌类物质的含量增加了44%。[结论]蓝光有利于蒽醌类次生代谢物的积累。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Fe、Zn对上海青种子萌发和幼苗生理生化的影响。[方法]以上海青为材料,研究不同浓度的Fe、Zn污染对上海青种子萌发、幼苗生长、叶绿素含量和过氧化氢酶活性的影响。[结果]低浓度(≤0.05mmoL/L)的Fe^2+、Zn^2+对上海青白菜萌发率、鲜重、叶绿素含量无明显影响;浓度过高就会产生一定的抑制作用。随着Fe^2+、Zn^2+浓度增大,上海青白菜的鲜重、叶绿素含量呈逐渐下降趋势。随Fe^2+浓度的增高,上海青白菜植株内的过氧化氢酶活性逐渐升高;Zn^2+表现出先促进后抑制,在浓度为0.25mmol/L处酶活性最大。[结论]Fe、Zn胁迫对上海青种子的萌发影响不大,对幼苗的生长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7.
为探讨生活污水中的洗涤剂成分对土壤动物的影响,通过实验室模拟十二烷基苯磺酸钠(SDBS)污染土壤试验,研究了表面活性剂对土壤动物的影响。试验共获得土壤动物1 128个,隶属3门、6纲、9目。其中弹尾目和甲螨亚目为优势类群,个体数量分别占全捕量的41.49%和35.99%,常见类群为前气门亚目(Prostigmata)、线虫纲(Nematoda)、双翅目幼虫(Diptera larvae)、膜翅目(Hymenoptera)、蜘蛛目(Araneae)和小蚓类(Microdrile oligochaetes)。这6个类群分别占土壤动物全捕量的9.57%、6.59%、4.52%、3.39%、1.33%和1.01%,其余类群均为稀有类群。试验结果表明,随着SDBS处理浓度的增加,土壤动物种类和数量呈递减趋势,多样性指数和均匀性指数逐渐减小,优势度指数变化则相反。优势种类弹尾目和甲螨亚目可作为SDBS污染的敏感指示生物。随着染毒历时的延长,土壤动物的个体数量也呈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8.
根围细菌防治植物土传病害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阐述了国内外利用根围细菌防治植物土传病害的研究进展,并探讨了其防病机理;讨论了根围细菌在应用上存在的问题及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9.
影响植物次生代谢产物形成的因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红星  乔传英  古红梅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35):11376-11378
从物理因素和化学因素两方面综述了其对植物次生代谢产物形成的影响,并展望了植物次生代谢产物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0.
刘天学  乔传英 《食用菌》1998,20(2):26-27
在平菇生产中,用出菇后的废料或污染料再种平菇曾有报道,但废料与污染料结合再栽平菇尚未见报道.笔者于1996年11月至1997年3月进行本试验,取得了良好的效果.1 材料和方法1、1 试验材料 ①菌种:平菇140、141、121,均引自河南农大.②培养料:废料和污染料.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