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4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7篇
林业   15篇
农学   6篇
基础科学   18篇
  29篇
综合类   16篇
农作物   1篇
畜牧兽医   6篇
园艺   12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8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4 毫秒
1.
大白菜子叶离体培养再生植株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探讨了植物激素、AgNO3 和琼脂浓度对大白菜子叶培养芽再生和植株再生的影响。结果表明:优化培养基条件为MS 培养基中加入5 mg / L BA、0. 5 mg/ L NAA、2 mg/ L AgNO3 和1. 2%~ 1. 6 %琼脂。培养过程中, 子叶的乙烯释放量对芽再生起很重要的作用, 具有高芽再生率的基因型或高浓度琼脂的培养条件下, 子叶产生的乙烯量较少。培养基中有AgNO3 存在时, 尽管子叶的乙烯释放量增加, 芽再生率也有提高。对子叶的乙烯释放量和不定芽再生的关系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2.
2019年5月,宁夏回族自治区石嘴山市惠农区发生的一起非洲猪瘟疫情。为追溯疫情来源,分析疫情扩散风险,以现场调查、追踪调查、座谈、采样检测等方式进行了流行病学调查。调查显示,生猪贩运人员和车辆交叉感染导致疫情发生的可能性较高,不排除流浪犬以及废品杂物等传入疫情的风险,疫情扩散风险较低。由此,建议当地加大非洲猪瘟防控知识宣传,促进养殖场户提升生物安全水平,加强人员、物品、车辆的清洗消毒,规范生猪和生猪产品的跨地区调运、产地检疫、运输车辆备案管理以及相关场所和车辆的清洗消毒。此起疫情的调查结果对该地区非洲猪瘟防控具有一定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3.
基于不同有效积温的玉米干物质累积量模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获得研究区适宜的玉米干物质累积量(DM)估算模型,通过2017—2019年在吉林省长春地区开展的3年农田试验,观测玉米生育期内作物根区20 cm地温、40 cm地温、农田气温、作物冠层温度以及玉米地上部干物质累积量等数据,建立基于不同有效积温的Logistic模型及其归一化模型,并用实测数据进行模型验证。结果表明,基于有效积温建立的Logistic模型可以模拟单株玉米干物质累积量生长,但不同地点、不同年份所建立的模型参数差异较大; Logistic归一化模型能够很好地模拟区域玉米干物质增长,在利用实测数据进行模型验证中,基于作物根区20 cm地温、40 cm地温、农田气温和作物冠层温度4种类型有效积温的Logistic归一化模型,其均方根误差、相对误差、决定系数和模型一致性系数都能达到较优值;以2019年数据建立的Logistic归一化模型对玉米干物质累积量模拟效果最优;基于有效冠层积温的Logistic归一化模型模拟效果较优。本研究结果可为灌区精量灌溉决策和管理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4.
基于冠层温度和土壤墒情的实时监测与灌溉决策系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蔡甲冰  许迪  司南  魏征 《农业机械学报》2015,46(12):133-139
设计了一个可以在线连续监测田间作物冠层温度、环境信息和土壤墒情的实时灌溉决策系统,并将其安装于农田进行了1 a实际运行和观测。系统采用太阳能供电和微处理器进行数据采集和管理,为野外的实际应用提供了保障。系统配置了红外温度、空气温/湿度、土壤水分/水势等传感器,能够及时采集田间全面的同步数据,排除了异地观测所形成的数据误差。采用悬臂式多点采集下垫面红外温度检测方法,可以快速采集更多和更高精度的数据,避免单点测量的人为误差。系统配备的快速锁紧装置,能够根据下垫面作物的生长情况进行传感器位置高度调节,使检测数据更符合田间实际情况。通过运行管理和监测数据分析可见,所监测数据能够很精细的刻画田间作物实际生长状况,可以用于灌区综合灌溉决策,实现田间精量灌溉管理和控制,为灌溉管理的精量化和智能化提供数据支持。  相似文献   
5.
京绿7号是由来源于上海和北京的两个地方品种选择的自交不亲和系Y134和Y105杂交而成。植株半直立,株高24cm,开展度37cm;叶深绿色、有光泽,叶面稍皱,叶柄绿色、有光泽、宽5.7cm、厚1.0cm;单株质量0.25kg左右,每667m2产量2400kg左右;高抗黑腐病,抗病毒病、黑斑病,晚抽薹性极强,适宜北方地区冬春季栽培。  相似文献   
6.
2020年10月,宁夏盐池县、利通区、平罗县发生输入性牛结节性皮肤病疫情。为查明疫情发生原因,分析疫情扩散风险,宁夏回族自治区农业农村厅畜牧兽医局组织成立督导组进行流行病学调查。通过现场调查、座谈及实验室检测,综合发病、溯源和追踪情况以及实验室检测结果,分析认为此次疫情是由调入纯种荷斯坦育成奶牛引起的。因及时采取了封锁疫点、控制移动、扑杀、无害化处理、清洗消毒、杀灭蚊蝇、免疫等综合处置措施,疫情扩散风险较低。此次疫情警示,要强化牛只及其产品的调运监管,加强疫情排查监测,及时发现和处置疫情。  相似文献   
7.
灌区墒情实时监测是现代灌区灌溉管理中的必要部分和基础工作。该文设计了一种利用微功耗处理器的墒情监测仪,仅用2节1号干电池供电,结合GPRS(general packet radio service)数据传输至网络服务器处理分析,从而实现了区域分布式的墒情监测。本系统设计装载4层土壤水分/温度传感器和1层水势传感器,根据灌溉管理需要布设在作物根区不同深度;利用微处理器和设计电路进行土壤墒情等参数的采集、存储、传输和控制,每小时采集1次数据、每日将数据发送至网络服务器。通过在灌区不同区域典型作物生育期内实际运行1 a结果表明,该系统采用干电池或锂离子电池供电,体积小而便于在田间布设,不影响农田耕作,方便经济;监测数据能够及时传送至网络服务器以进行结果处理和灌溉管理。该文同时也对系统特点进行了总结,并指出对该系统进一步改进和研发方向。  相似文献   
8.
Corn, as the third largest grain crop in China, isgrown on approximately 200 million ha per year. With theimprovement of people's living standard, variousrequirements for corn breeding have presented. Nowadays,the aim of corn breeding is not only for increasing yield,but also for higher quality and other special demands, suchas sweet corn, waxy corn, colored corn, oil-rich corn,lysine-rich corn, etc.  相似文献   
9.
大棚春大白菜播期和品种比较试验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春大白菜栽培对播种期要求非常严格 ,播种过早由于低温春化易引起先期抽薹使生产蒙受经济损失 ,播种太迟则在生长后期遇到高温导致包球不实或叶球腐烂。不同地区由于气候的差异应选择不同的播种期。为此 ,笔者进行了北京春大棚大白菜栽培的适宜播种期试验 ,以期为春大白菜生产提供技术指导。1 材料和方法1.1 大棚播期试验 以北京蔬菜研究中心新育成的春大白菜品种京春王为试材 ,1997年春季于温室采用营养钵播种育苗 ,设播期处理为 2月 19日、2 6日 ,3月 11日 ,育苗温度保持在 13℃以上 ,苗龄 1个月 ,分别于 3月 2 1日、2 8日 ,4月 10日定…  相似文献   
10.
Nitrogen deposition imposes important impact on the function and the stability of forest carbon sequestration.This paper reviewed the research advances in the increasing response of forest carbon sequestration to nitiogen deposition, described the application prospects of stable carbon isotope technique in the research field.And finally this paper pointed out that,on the condition that nitrogen deposition rises,on the allocation of forest photosynthetic products and the change in soil carbon turnover rate are the two hotspots in the future carbon cycling research.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