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0篇
农学   1篇
  1篇
综合类   2篇
畜牧兽医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1年   2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 毫秒
1
1.
南京军区福建莆田军分区科研组承担的沼气发酵残留物培养褶皱臂尾轮虫的研究,经过科研人员一年多的努力,最近获得了成功。褶皱臂尾轮虫是人工培养淡、海水鱼、虾、蟹幼体最理想的生物饵料。国内外现在所采用的培养褶皱臂尾轮虫的方法,密度低且不够稳定,工艺复杂  相似文献   
2.
蔬菜对土壤镉富集能力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镉是最引人关注的污染元素。控制土壤镉通过农作物而进入食物链,是减少镉对人体危害的重要途径。控制农作物对土壤镉吸收的方法有土壤改良法,水肥控制法和作物匹配法等。利用作物对土壤污染元素不同富集特性而有选择性地栽培作物,减少作物对土壤镉的吸收富集,是一种便捷的途径。国内已有不少有关蔬菜对镉富集能力的研究,但福建省的蔬菜品种对土壤镉的富集能力如何尚少见报道。为此,在重金属污染较严重的地区进行了蔬菜对镉的吸收富集能力研究。  相似文献   
3.
福建省农业生态环境质量指数的时空动态变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根据农业生态环境质量评价指标筛选原则,结合福建省农业生产特点,邀请省内外农业生态环境专家对19个候选因子进行排队打分,建立了由13个因子组成的福建省农业生态环境质量指数评价指标体系和农业生态环境质量总指数计算公式。利用GIS技术制作了不同时段(20世纪80年代、90年代、2001-2005年)福建省分县级农业生态环境质量指数分布图,计算各年代省级、地市级、县级农业生态环境质量指数。结果表明:福建省的农业生态环境质量随年代逐渐变差,各地农业生态环境质量指数为1级(农业生态环境质量好)的县数随年代减小,5级(农业生态环境质量差)的县数随年代增加;从空间分布看,东南沿海农业生态环境质量差或较差,西北地区较好。  相似文献   
4.
福建省农业生态环境评价因子时空动态变化与评估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根据农业生态环境评价指标筛选的原则,建立由13个因子组成的福建省农业生态环境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分省、地市、县分析各区各因子时空变化。结果表明:13个农业生态环境因子中除了旱涝保收面积占耕地面积百分率、灾害面积率为东部沿海好于西北部外,大多数因子西北部好于东部沿海。福建省耕地面积占土地面积百分率、草地面积占土地面积百分率、灾害面积率、人均耕地面积、单位耕地面积农药使用量、单位耕地面积化肥使用量呈逐年代变差的趋势。提出了农业生态环境保护的对策。  相似文献   
5.
生态牧草品种与种植利用技术Ⅰ生态牧草的选育与利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 生态牧草的含义 发展生态农业,实现可持续发展,是我国农业未来的主要方向."生态牧草"指的是既有生态保护与恢复功能,又有增进畜禽生产作用的草本植物.其生态功能表现为:作为生物措施,在丘陵山地开发中起到表土覆盖、保水固土、防风固沙和防治水土流失的功能;作为绿肥,在果园(或竹、林地)套种或与作物轮作,通过生物固定(如豆科固氮)和养分富集(如生物富钾),起到改善土壤结构,提高土壤肥力等培肥地力的作用.其作为牧草的作用表现为:具有较强的适应性和抗逆性,可以适应一定地区的气候和土壤条件;在正常管理栽培下,具有较高的生物产量、养分含量和较长的生长周期;可以作为某类或某种草食或杂食动物的饲料,且适口性较好;可以通过混播或加工作为牲畜的饲料成分或添加剂.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