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0篇
  1篇
综合类   4篇
畜牧兽医   1篇
园艺   1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4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1.
通过猕猴桃根腐病综合防治技术及田间试验前后变化,对比分析猕猴桃根腐病综合防治最佳方法,为乐业县猕猴桃产业发展提供技术支持。在上岗村32 ha面积中选择有代表性的果园,以红阳、金桂两个品种为试验材料,对根腐病的发生发展及防治采取相应技术措施。经过三年的综合防治,猕猴桃根腐病得到有效遏制,金桂比红阳相对抗性较好,产量水平相对较高。猕猴桃根腐病可以预防和防治,但根腐病仍然是乐业县猕猴桃危害最严重的病害,生产中需要注重该病的防治。  相似文献   
2.
我国猕猴桃(Actinidia)种质资源极其丰富,可为猕猴桃遗传改良和资源利用提供广泛的背景材料,而从实生苗群中筛选变种是猕猴桃新品种培育途径之一。本研究以17份猕猴桃品种(系)(其中2份红阳变异系、1份金桃变异系)为材料,采用目标起始密码子多态性(start codon targeted polymorphism,SCoT)对其遗传多样性和变异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基于优化后的适宜于猕猴桃SCoT-PCR反应体系,从64条引物中筛选出42条引物对17份猕猴桃材料扩增出487条清晰的条带,其中多态性条带为470条带,平均多态性比率为95.1%。17份猕猴桃材料之间的遗传距离范围在0.153~0.693,平均值为0.492。变异株桂乐1号、桂乐2号与对照红阳的遗传距离分别为0.276和0.299,金桃变异与金桃的遗传距离为0.539,3个变异株系均与对照有一定的亲缘关系与遗传距离。聚类分析表明,在遗传距离为0.460的水平上,可以将17份猕猴桃材料分为4组。桂乐1号、桂乐2号与对照红阳归为第Ⅲ组,金桃变异与对照金桃则未能聚为同一组。SCoT分子标记可以对猕猴桃性状变异进行初步鉴定,为进一步开展变异新品种的早期鉴定和保护提供技术参考,以及为猕猴桃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分析及其分类提供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3.
【目的】总结国内外猕猴桃先进的栽培技术,为广西发展优质高效猕猴桃提供技术支撑。【方法】分析广西目前猕猴桃栽培技术上存在的问题,借鉴国内外猕猴桃先进的栽培技术经验,有针对性提出广西发展优质高效猕猴桃栽培技术上需要改进的技术措施。【结果】广西桂西北低纬度高海拔山区野生猕猴桃资源丰富,但人工栽培历史较短,产业发展基础较薄弱。与国外的新西兰等国家,国内的陕西、四川相比,栽培技术仍处于比较落后阶段,本文简述了广西桂西、桂北山区环境条件的猕猴桃分布及栽培现状,结合当地实际情况提出了猕猴桃优质高效栽培管理技术。【建议】在广西桂西、桂北山区发展猕猴桃产业,将会改善桂西北山区生态环境和促使桂西、桂北贫困山区农民快速脱贫致富。  相似文献   
4.
在全国引进了6个品种及自主选育的3个品种进行综合分析,经过观察、鉴定,结果表明,秦美、贵长猕猴桃品种在当地长势强,果实较大,晚熟,风味酸甜,货架期长,抗逆性较强,而徐香在乐业县长势较弱,不适于引进栽培;红阳、桂乐1号、桂乐2号品种长势较强,果实较小,果甜,货架期短,抗逆性较弱,口感与果色有所不同,可丰富市场需求,但3个品种上市时间较集中,在广西乐业县可适当引进一些成熟期与主栽品种红阳错开的品种,如秦美与贵长,减少品种集中上市.  相似文献   
5.
黄继魁 《现代园艺》2014,(14):14-15
通过猕猴桃根腐病综合防治技术及田间试验前后变化,对比分析猕猴桃根腐病综合防治最佳方法,为乐业县猕猴桃产业发展提供技术支持。在上岗村32 hm2面积中选择有代表性的果园,以红阳、金桂两个品种为试验材料,经过三年的综合防治,猕猴桃根腐病得到有效遏制,但根腐病仍然是乐业县猕猴桃危害最严重的病害,生产中需要注重该病的防治。  相似文献   
6.
黄继魁 《安徽农业科学》2014,(18):5766-5768
[目的]筛选适宜施氮量和栽培密度,为乐业中稻生态条件下Q优6号高产及增收节支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超级稻Q优6号为研究材料,设2个施纯氮量150、225kg(N)/hm^2和4个栽培密度24万、30万、36万、427)万蔸/hm^2。[结果]Q4L6号产量主要受有效穗数和每穗实粒数的影响,其千粒重对产量影响不明显。在施氮量为225kg/hm^2、栽培密度为36万蔸/hm^2时,有利于Q优6号的增产。[结论]较高的施氮量和362万蔸/hm^2左右栽培密度有利于Q优6号在乐业中稻区的稳产高产。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不同类型果袋对低纬度地区(广西)红阳猕猴桃果实色泽及花色苷合成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以红阳猕猴桃为试材,采用4种不同类型果袋(复合袋、黄袋、黑袋、白袋)套袋处理,研究了各处理不同时期果实的中果皮叶绿素、类黄酮含量和色差值,内果皮花色苷、可溶性糖、可溶性淀粉含量、色差值和花色苷合成相关基因表达情况。【结果】白袋处理的内果皮花色苷含量、a值、h值和中果皮的L值较低,显著低于黑袋和复合袋处理,中果皮叶绿素含量较高,白袋处理促进了中果皮叶绿素含量的增加,降低了内果皮花色苷着色,其花色苷合成结构基因AcCHI和AcDFR2和AcF3GGT1在多个采样时期的表达量均为最低。复合袋处理内果皮花色苷含量较高、中果皮叶绿素含量较低,与a值、b值、色度角相对应,同时提高了内果皮和中果皮的可溶性糖含量,复合袋一方面促进了内果皮着色,另一方面抑制了中果皮叶绿素合成,同时其内果皮AcF3GT1表达量除140 d外均显著高于其他处理。黄袋和黑袋处理整体效果介于白袋和复合袋之间。【结论】套复合袋处理的果实叶绿素含量降低,果肉呈现黄绿色,花色苷含量提高,红色更为凸显,其AcF3GT1表达量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